根據Frost & Sullivan 資料,2021年全球數位醫療市場規模為1,784億美元,預估2021-2026年複合年成長率將為15.2 %;其中2021年遠距醫療市場規模為357億美元占20%,預估2021-2026年複合年成長率將為17 %。
|
帶動智慧醫療新情境成型的三大主軸為生醫韌性、Bio Data及Bio+ICT。(source:工研院產科國際所) |
全球高齡化趨勢致使醫療支出負擔持續攀升,帶動龐大醫療照護需求增加,醫療照護產業關注要點從如何延長平均壽命轉向維持健康壽命。
工研院產科國際所副所長張慈映表示,生醫產業典範移轉為從疾病治療延伸至疾病前的預防保健和治療後的照護,期待透過推動智慧醫療來翻轉重塑全球生醫產業樣態。COVID-19疫情態勢影響及推動智慧醫療科技,應用情境改變也帶來發展新契機,智慧醫療實現數位醫療產品落地在臨床情境的應用,例如遠距問診是分流概念,在其中找出醫療的優先順序,得以有價值的應用及減少資源不必要的支出和耗費。
2022年行政院生技產業策略諮議委員會議(BioTaiwan Committee;BTC)聚焦新興科技、數據寶藏及全齡健康,持續倡議精準健康議題。張慈映認為精準健康不以醫院或疾病為主,而是以人為本,治本非治標,此將成為相關產業未來10年的目標。呼應BTC結論,透過生技(Bio)與資通訊(ICT)協力合作,帶動智慧醫療發展趨向。提出「打造生醫韌性家園(Bio Resilience)」、「生醫資料創價應用(Bio Data)」及「生醫資訊跨界合作(Bio+ICT)」3B大策略的要點,從H2H(Hospital to Home)到HaH(Hospital at Home),疫後帶動醫療照護體系轉型,促進數位醫療科技與產業發展,並加速ICT技術在智慧醫院創造新價值和營造生態系。
掌握醫療健康的大數據,才能擴展數位醫療的格局。未來可思考價值鏈與生態系的觀點來尋求上中下游硬體、軟體與服務等廠商的合作可行性,能夠適時發揮以解決痛點為主的商業模式思維,且透過產業生態系創造解決方案的價值,以擴大獲採用意願而達成獲利的可能性,例如透過法規和規範更新,將能改善目前在整合資料互通性操作時易產生的串接問題。
前瞻科技提升智慧臨床照護品質 亞太區域市場快速成長
根據Markets and Markets 的資料統計,全球智慧臨床照護科技市場規模依據院內照護及居家照護領域別統整分析,預計市場規模從2021年到2027年將成長到122.5億美元,CAGR達45.2%,並且北美地區為全球最大市場,亞太地區為2021-2027年市場成長率最快的市場區域。
隨著高齡化人口增加的趨勢,帶動需要專業醫療、專業照護的人口增長,除了透過智慧醫院管理、維持與提升整體城市人口健康,透過穿戴式裝置、無線網路、雲端平台,提升居家照護、遠距醫療的效率,使得醫療及照護場域不再侷限於醫療院所或長照中心,讓專業醫療服務從醫院衍生到居家情境,依照重症照護或是在宅醫療情境各自發展相關解決方案,減輕專業照護人員壓力,完善的在宅醫療及個人化醫療已成為目前臨床照護領域發展的趨勢。
工研院產科國際所生活與生醫研究組分析師劉家豪分析,由於AI、遠距醫療、穿戴式裝置等前瞻科技的導入,帶動智慧臨床照護科技的數位化發展,台灣的資通訊(ICT)產業聚落優勢,能為智慧臨床照護科技提供完整解決方案。 透過能夠為應用於重症照護或在宅醫療的軟硬體設備、AI軟體或系統資料串接等建置層面,加速智慧照護科技發展,進而布局全球市場,提升台灣智慧臨床照護產業在全球臨床照護市場的核心價值。
此外,若是想了解更多的數位醫療方案,劉家豪表示美國針對數位醫療方案的法規開放快,目前已有多項數位處方療法獲美國FDA核准上市,亦即醫師可以開立數位處方箋,建議查閱FDA及台灣衛福部法規資料庫中通過的方案,例如遠距醫療方案;張慈映說明數位醫療方案需要驗證的重要性,也建議參考2021年通過的「生技新藥產業發展條例」,例如租稅優惠,將能夠對創新研發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