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協助台灣企業對接國際數位轉型標準,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於2022年底援引瑞士洛桑(IMD)「數位漩渦」(Digital Vortex)架構,體檢台灣五大產業(包括製造、金融、零售、醫藥及營建業)應對數位顛覆的進展,於今(29)日正式出版研究成果。
此項調查期間為2022年,共計431份有效問卷,樣本分布依據其在台灣產業的GDP權重,其中製造與零售占比最大,再來是金融服務與其他產業。受訪者皆為負責組織數位轉型相關工作人員。大部分受訪者為經理階級(60%),其次為總監以上的職位(29%),而11%為非管理者階級。
2023年全球數位顛覆最劇烈的產業為「科技產品與服務」,其中生成式AI的崛起影響相當關鍵,而教育、金融服務、電信產業等其他產業也成為被拉至漩渦中心的脆弱產業。資深產業分析師林穎芬表示,台灣多數企業組織仍在轉型初始階段,專注於簡化特定部門與職能的流程,尚未開始利用數據創造新的能力與新的商業模式,面對下一波未知的數位顛覆,加速轉型進程應成為所有企業組織的優先事項。
綜覽全球與台灣調查,資策會MIC歸納出四大關鍵,藉由對接國際,進一步確認台灣數位轉型待需補強之處。
關鍵一、台灣企業須持續強化應對數位顛覆的行動力,積極應對數位顛覆的台灣企業有27.8%,全球35%;台灣採取觀望者(32.3%)同樣高於全球(26.1%)。資深產業分析師林穎芬表示,常見跟隨同儕或大型企業部署相同系統,卻不符合實際需求的失敗案例。她提醒數位轉型不存在一體適用的解決方案,所以在行動的同時,企業須依據自身需求調整模式,若是直接套用競爭對手的模式會帶來極大的風險。
關鍵二、台灣高階管理者對於數位顛覆的認知、急迫感皆遠低於全球。資策會MIC調查顯示,32.4%台灣高階管理者認為數位顛覆將帶來變革性的衝擊,僅有21.1%高階管理者認為數位顛覆已經發生,並且會在未來五年對其公司帶來變革性的影響;相較於全球數據前後各有九成、65.1%的高比例,落差相當顯著。
關鍵三、尚未制定數位策略的台灣企業比例遠高於全球。資策會MIC調查顯示,認為組織具備凝聚力的策略來應對數位顛覆的受訪者,台灣與全球一致(25%),觀測不同商業模式的企業在數位策略的完備度,可發現同時有B2B與B2C商業模式的企業完備度最高(35.7%),勝過B2C(26.6%)與B2B(18.2%)。值得留意的是,台灣尚未制定數位策略的企業組織(44%)比例高於全球(17%),而應對數位顛覆的關鍵之一,就在於制定明確的數位策略,其關鍵地位值得更多台灣企業組織共同關注與思考。
關鍵四、台灣企業組織高階、中低階管理者對於應對數位顛覆態度的認知落差高於全球。這項調查顯示,36.3%台灣高階管理者認為公司有積極應對數位顛覆,中低階管理者僅25.9%認同,相較於全球認知落差(3.5%)大;另外,調查顯示中低階管理者較高階管理者更傾向認為組織的轉型策略朝向碎片化發展。至於應如何拉近高階與中低階管理者的認知差距,增進基層管理者的信心,將成為未來轉型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