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最新動態
 
產業快訊
CTIMES/SmartAuto / 新聞 /
TrendForce:2018年全球醫材市場規模估達4,442億美元
 

【CTIMES/SmartAuto 報導】   2019年01月03日 星期四

瀏覽人次:【5401】

根據全球市場研究機構TrendForce生技產業最新報告指出,隨著消費者對醫療處置、健康管理的意識抬頭與要求提高,加上電腦運算、數位化、人工智慧等新技術的跨領域整合,帶動全球醫材市場穩健成長。2018年全球醫材市場規模預估達4,442億美元、至2023年產值將成長至5,776億美元,2017年至2023年複合成長率(CAGR)達5.4%。

從全球醫材廠商表現來看,2018年上半年Medtronic以營收155億美元穩居醫材銷售龍頭,受惠於活絡的併購與商業投資,BD、Abbott、Siemens Healthineers、Danaher及Boston Scientific於2018年上半年營收與前一年同期相比,成長幅度皆超過10%,業績成長亮眼。

觀察醫材各區域市場發展,美國是全球最大的醫材市場。總統Donald Trump上任後積極推動稅務改革方案,醫材大廠為掌握先機也逐步調整其資本配置,以投入更多研發資源或擴大產品組合,將帶動更活躍的產業併購發生,若美國於2020年前決議廢除2.3%醫療器材消費稅,將為整體醫材市場挹注更多動能。

在政策面的部份,TrendForce生技產業分析師陳欣儀指出,隨技術進步和醫療服務模式的變化,美國FDA期望能將更符合現今趨勢、創新技術發展和更客觀的產品性能評估方法導入醫療?品風險監管中,2019年將更新有關510(k)、De Novo途徑及完善Pre-Cert Program的監管措施。

反觀歐盟對其醫材新法(MDR和IVDR)的詳細實行細節公告進展依舊緩慢,而MDR過渡期已過一半,2020年5月將不再依照指令MDD核發證書。陳欣儀強調,欲將產品於歐美上市的廠商,應隨時關注、因應法規變革,避免影響產品上市時程。

中國CFDA在改組為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ational Administr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MPA)後,推出一系列政策與規範,包含中國醫材新版《分類目錄》(未納入體外診斷試劑)的正式實施、對醫材?品質量提升的要求、針對「互聯網+」相關應用的醫材、服務及醫療機構逐步制定法規及標準等,以期提升醫材品質、鼓勵技術創新,推動中國醫材與國際接軌並帶動市場成長。

陳欣儀表示,值得注意的是,中國於2017年著手大力推行兩票制和高值耗材重點產品集中採購規範的政策,使得高值耗材價格最高下跌幅度達99%,且尚未見底。2018年11月起集中採購措施更擴大至低值耗材和檢驗試劑,其醫材產業將經歷更複雜的醫療通路與研發廠商交互整併的過渡期,產業重整勢不可擋,將帶來更多不確定性。

中國於12月公布藥品集中採購的預中標結果,藥價拉低的衝擊隨即重挫醫藥市場,預期耗材集中採購或將有類似的價格衝擊情形,都將加劇對中國醫材市場的影響。

台灣的部分,隨著《醫療器材管理法》草案在2017年底獲行政院核定,旨在使醫材管理能與國際接軌,並符合國內實務管理需要,但至今該草案僅進入立法院二讀,緩不濟急。

隨精準醫療發展熱潮,台灣也有眾多生技廠商投入基因檢測服務市場,衛服部於9月推行「精準醫療分子檢測實驗室檢測(LDTs)與服務指引」草案,已有12家廠商申請參與試行計畫,預計2019年元月正式執行,欲藉提升台灣分子檢測實驗室檢測與服務品質,推動台灣基因檢測服務市場發展。

關鍵字: 醫療  TrendForce 
相關新聞
高齡健康博覽會揭幕 經濟部33項技術展望銀髮樂活新時代
工研院51週年:未來50年將成為國際的工研院
TrendForce:美關稅壁壘加速轉單 台晶圓廠產能利用率上升
達梭系統攜手CDR-Life 加速癌症治療科學創新
工研院8度掄下愛迪生獎 謀求美好生活科技獲1金3銀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關討論
  相關文章
» 一次到位的照顧科技整合平台
» 醫療用NFC的關鍵
» 【新聞十日談#40】借力數位檢測守護健康
» 【新聞十日談#36】我們的AI醫療時代
» 以RFID和NFC技術打造數位雙生 加速醫療業數位轉型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1.HK8BA09UG7ISTACUK4
地址:台北數位產業園區(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287-2號A棟204室
電話 (02)2585-5526 #0 轉接至總機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