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的世界樣貌,與一件事情的去向緊緊相扣,那就是金錢的流向。說的更清楚些,就是「買」跟「賣」的行為決定了企業與消費者的行動,而科技的發展則為一波波的買賣找到了理由:你該換機了。
|
科技大廠不斷追逐新科技,只是想刺激新一波的消費發生。 |
科技公司深知此理,所以拼命地想要預測下一個橫掃業界的趨勢。智慧型手錶、指紋感測器、大尺寸手機、迷你平版,在iPhone首次登場的七年後,所有的硬體巨擘都爭先恐後的在尋找下一個殺手?,以吸引消費者的注意力 - 當然包括他們的錢。
然而,手機,或者說電子設備的下一個巨大趨勢並不會來自蘋果、三星、或是摩托羅拉的研發部門,因為有意識的消費者開始詢問「手機是哪裡來的?會流向哪裡?」,而這些與日遽增的問題漸漸的改變了消費者看待電子產品與企業的方式。
科技觀察家Ted Muething日前發表了一篇評析文章,即深刻分析了這個要求「透明化」的「公平貿易」消費意識。他指出,就電子設備而言,「神奇的」或「革命性的」的宣傳再也無法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因為人們在意的是他們的手機在製造過程中,不會傷害環境、也沒有剝削勞工、更未曾激起內戰,他們想與值得信賴的企業交易。
正是此消費態度的轉變,讓生產「公平貿易」裝置的新興公司,有機會在手機市場異軍突起,而有鑑於此,蘋果、三星最好趕快有警覺!
衝突礦產與電子垃圾:掌握數位足跡
在手機和電腦硬體產業中,「產品履歷」這個曾遠遠的避開了消費者審查的議題,在不久前因蘋果供應商富士康的醜聞引起了大家的注意,雖然蘋果保證目前所有的狀況皆有改善,然而,這是真的嗎?
已知的真相是,組裝工廠的低薪資與高工時只是電子產業問題的冰山一角!就在去年,彭博社報導了與蘋果和三星有往來的供應商,被指控從哥倫比亞叛軍所控制的非法礦源購買鎢礦。雖然蘋果堅持他們已盡可能購買非衝突礦物,然而宣稱「我們一無所知」再也無法說服消費者,消費者要找的是一個可以完全信任的品牌,而值得信任的品牌會做好功課!
同時,人道主義與對環境的關懷也並不只限於非法礦源。與產品使用週期完全相反的是,開發中國家進口了西方世界的廢棄裝置,這些用不著的電子垃圾則對開發中國家造成了與日遽增的危機。
對蘋果來說,民眾每12個月就購買一台新的iPhone可能是好事,然而若無一套完善的回收再利用流程,過度消費只會造成難以承受的後果。消費者必須更有意識地認知到,我們所使用的這些電子設備在全世界不同環境與不同社區所留下的足跡。
誠如Ted所說的,「監督團體呼籲改革的聲浪逐年升高,然而最終能讓硬體巨擘傾聽且改變的仍是來自消費者的聲音!」
(本文同時發佈於INNOMAMBO,文章連結,作者為INNOMAMBO共筆作者張毓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