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電子產品與機械運作都會產生熱。過去這些熱的產生,通常就是直接將之排放到大氣中。只不過在這個注重綠能再生的年代,如此做法未免太不環保。善用回收能源已經是科技業普遍的共識,因此擁有相關技術能力的廠商,紛紛展示能源回收的成果與效率。而由煉鋼所產生的大量廢熱,當然也成為回收的重要標的之一。
|
工研院蘇宗粲所長(左)與中鋼王錫欽副總經理共同發表「TEMM熱電材料與模組技術」廢熱回收成果。 |
工研院便與中鋼共同發表了「TEMM熱電材料與模組技術」,這是應用在中鋼300℃以下低溫廢熱回收成果,整年可提供1728度發電量,也使現場作業環境由50℃降至30℃;未來中鋼全面應用預估可直接減廢95G大卡/年,產電1.1億度,相當於減少14萬噸二氧化碳排放(減廢+產電),相當於擁有185座大安森林公園。
工研院材化所所長蘇宗粲表示,近年來二氧化碳減量及節能已成為全球趨勢,加上熱電材料特性與熱電模組發電性能顯著提升,美日歐等國均積極投入工業廢熱及汽車廢熱等回收應用開發,來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全球目前熱電產品應用約有5億美元市場規模,是一極具發展潛力的新興市場。雖然目前已有汽電共生及廢熱鍋爐等高溫工業廢熱回收技術,但300℃以下工業廢熱很難有效回收。二氧化碳排放量較大的汽車、石化、鋼鐵、煉油及水泥等產業,就算回收廢熱,仍有相當高比例的低溫廢熱藉由煙道或爐壁排至大氣中,難以完全回收。
而透過熱電發電技術進行廢熱回收,則可大幅減少台灣碳排放量,還可兼具產生電力及節能功效,對產業競爭力有提昇作用。這項技術在經濟部技術處科技專案支持研發下,獲得「全球百大科技獎」肯定,並已在中鋼公司加熱爐壁建置200W級的小型示範熱電發電系統,在經模組效率提升及系統最佳化設計後,將陸續擴大應用至中鋼其它爐體及廠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