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資訊網(WWW)在1990年12月聖誕節當天問世,至今剛好滿十週年,十年間的蓬勃發展,其實大大超乎WWW的發明人伯納斯李當初的預料。柏納斯李目前執掌全球資訊網聯盟W3C,正進行下一階段網路標準的研發工作。對於WWW未來的發展,伯納斯李最大的疑慮在於,如何在高度商業化的時代,避免WWW的發展失控,並且維持當初WWW的單純性?
十年間WWW已經歷了幾個演變的階段,近幾年則是以線上廣告及電子商務為主,但其共同的特徵就是不斷的商業化。柏納斯李並不是完全排斥商業化,不過他認為,WWW能夠成功問世,關鍵在於當初計畫的單純性。
WWW計畫的核心在於將網路及超文件連結兩概念相結合,這兩個觀念其實早在1960年代即已問世,但將他們結合在一起,卻是柏納斯李的創見。1989年時柏納斯李即向歐洲量子物理學會(CERN)提出WWW的研究計畫,但並未獲得主管當局的批准,不過他的上級卻建議他可以秘密進行。柏納斯李於是在1990年10月開始著手撰寫軟體程式;11月中,其瀏覽器就已經可以運作;12月25日聖誕節當天,其WWW的發明正式在CERN問世。
在WWW問世後的前三年,柏納斯李並無法確定他的發明是否為世人所接受,但不像很多其他的軟體發明家,他並不在意是否因其發明而致富。目前柏納斯李繼續在W3C推動下一階段網路標準的研發工作,其中包括開發下一代的標示語言(XML),俾讓企業在相互交換資料時,可以不必將網路資訊重新格式化。對於網路,這位英國的科學家認為它最珍貴的本質在於它「具有散播知識的無限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