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最新動態
 
產業快訊
CTIMES/SmartAuto / 新聞 /
工研院:2024淨零排放壓力驅動 產業持續增加能源效率投資
 

【CTIMES/SmartAuto 陳念舜 報導】   2023年11月03日 星期五

瀏覽人次:【9386】

工研院「眺望2024產業發展趨勢研討會」除了聚焦國內外淨零能源產業,在跨域整合與碳權交易趨勢下的新氣象。另因應歐美品牌商對供應鏈淨零要求目標更加明確,台灣製造業者面臨前所未見的轉型壓力,分享業者於國內外的碳成本壓力下的減碳作法,解析國際碳權市場;並介紹市場上碳管理與碳權交易的新興服務,啟發業者未來企業轉型、導入商業模式的方向與動力。

在疫後餘波及俄烏戰爭影響下,全球經濟一直在高通膨、高利率的環境,使得再生能源投資成本大幅增加;投資縮手,導致風機大廠慘賠或退場聲浪不斷。
在疫後餘波及俄烏戰爭影響下,全球經濟一直在高通膨、高利率的環境,使得再生能源投資成本大幅增加;投資縮手,導致風機大廠慘賠或退場聲浪不斷。

首先由工研院產科國際所研究副總監王孟傑分析新能源產業,在淨零整合趨勢與碳權議題的發展,雖然因應淨零碳排已是全球重大課題,促使全球政府及產業為此積極開發再生能源的可應用場域;近年來更在歐盟即將實施CBAM壓力下,活用了碳權與氫能技術,尋求各種減碳門路。

但他也坦言,在疫後餘波及俄烏戰爭影響下,全球經濟一直在高通膨、高利率的環境,使得再生能源投資成本大幅增加;中國大陸仍在強化太陽能面板及模組增產、導入風力及儲能系統等趨勢,歐美也對應祭出國內保護與激勵政策,使得全球庫存大增。

加上再生能源也是目前碳權重要來源,卻因供過於求而導致價格偏低,發行者開始進行方法論的調整;歐盟CBAM也開始進入過渡期,氫氣運用則是被大型碳排產業關注的重點項目,促使歐盟在綠氫認定上進行嚴格規定,確保再生能源電力不會減少。

為了使產業能夠取得更多綠電或有效減碳,技術方向朝著擴大設置場域、具過渡或彈性運用之設備、及區域系統整合方向發展,進而讓減碳技術更有效實用化。台灣則為此持續發展發展再生能源,依工研院預估2023年台灣太陽光電與風力產業產值將下降5%,期盼2024年能因台灣設置量成長而反彈8.6%,再回到N.T.2,000億大關。

工研院產科國際所分析師李宏俊進一步指出,由於經濟活動仍將造成碳排增加,能源效率仍為達成全球2050淨零排放關鍵措施。依工研院推估,2022年全球能源效率市場規模約2,720億美元。在淨零排放壓力驅動下,產業將持續增加能源效率投資,預估2022~2027年全球能源效率市場複合成長率約6.2%。建築改造、照明、空調、動力設備及能源管理都呈上場趨勢。

然而,為達到2050淨零碳排目標,現有能源效率改善幅度仍然落後。李宏俊引用IEA第八屆全球能源效率會議提出的《凡爾賽聲明–能源效率的關鍵十年》、以及2023年G20能源部長會議紛紛宣示,未來10年內須將全球能源效率提升1倍目標。在IEA建議的節能強化政策工具中,建議「利用數位創新提高系統效率」與「優先考慮跨領域的能效政策」,使得整合能源效率、分散式能源和電網調度需求技術逐步受到重視。

李宏俊認為,能源效率產業在跨域整合與碳權發展趨勢下,將衍生更多樣化產品及服務。如依Transparency Market Research推估,全球建築-電網整合科技市場到了2030年,複合成長率約為21.4%;「能源即服務 - EaaS」,則讓企業無須投入大量資金,而透過訂閱方式向供應商購買服務來降低成本,加快能源效率設備、系統導入速度,根據Global Industry Analysis(GIA)推估至2027年EaaS市場複合成長率約為8.6%。

相關新聞
末代川普回鍋 中經院示警須留意供應鏈二次移轉
意法半導體公布第三季財報 工業市場持續疲軟影響銷售預期
資策會四項創新技術勇奪ASOCIO DX AWARD獎項
慧榮獲ISO 26262 ASIL B Ready與ASPICE CL2認證 提供車用級安全儲存方案
攸泰科技躍上2024 APSCC國際舞台 宣揚台灣科技競爭力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關討論
  相關文章
» 一次到位的照顧科技整合平台
» 運用嵌入式視覺實現咖啡AI選豆
» 醫療用NFC的關鍵
» 【新聞十日談#40】借力數位檢測守護健康
» 【新聞十日談#36】我們的AI醫療時代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2048.18.119.122.106
地址:台北數位產業園區(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287-2號A棟204室
電話 (02)2585-5526 #0 轉接至總機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