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开始,3D列印在台湾卷起一股风潮,不少知名大厂加入这个产业,让人对于3D列印更增添了许多的期待。随着近一年来的发展,3D列印也有了较清楚的轮廓,国立台湾科技大学机械系副教授郑逸琳指出,3D列印将会对传统的供应链带来许多冲击与革命,并且在设计上加入更多的可行性。
|
/news/2014/07/16/1823105370S.jpg |
3D列印或者说是积层制造(Additive Manufacturing, AM)实现了数位直接制造的可能性,让过去难以用传统制造方式做出来的复杂设计,如今可靠着层层堆叠的方式成形。 3D列印的好处不外乎是节省成本、个人化、客制化、并且能够快速做出原型,除此之外,郑逸琳指出,3D列印能够实现更轻量化的设计,同时又保有产品或零件的结构性及强度,这对于航太、汽车等产业而言,是极为重要的优势,因轻量化代表能够减少燃料的使用。
不过依现况来看,3D列印直接应用在航太或汽车产业中的,大多在功能件的部分,若要用在涡轮、叶片等主要零件中,目前还处于较前瞻性的研究上,实际上还不可行。郑逸琳表示,主要原因仍在于需要一些时间让相关技术更为成熟,且认证也是一大门槛。
而若真要3D列印来达到直接制造,并且应用在航太、汽车等产业当中,郑逸琳表示,那么在材料上的选择就相当重要,而金属将会是未来的趋势。对此,她指出目前在各国的发展现况,欧洲由于在金属材料方面的3D列印着墨已久,因此技术累积深厚,而美国目前现有技术大多掌握在3D System手中;至于日本,过去较为专注在树脂及塑胶材料上,但近来也看到数位制造的可能性及未来趋势,因此也投入大量资金在金属方面。
3D列印被视为是第三次的工业革命,也因此对于传统制造产业带来许多的冲击,尽管3D列印在大量生产上,速度与成本不敌传统制造业,但是郑逸琳指出,对于后装市场,例如汽车零件备品未来就有可能交与3D列印,而台湾有很多的厂商都从事这方面的制造,「虽不会一次性地取代这些产业,但仍是会造成不小的影响,」因此厂商必须要清楚知道技术或应用端的发展,以便能有因应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