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毫微米实验室26日发表新制程技术─面板系统技术(system-on-panel),可将驱动IC、内存等电路直接制作在显示器面板上,可望降低成本至少五成以上,预计六年至10年后量产,台湾是第一个成功完成这项新制程实验室研究的国家。
国家毫微米实验室副主任黄调元表示,面板系统技术虽然在30年前即已提出,但是由于高漏电流的缺点,致无法商品化量产,如今加入副闸极的设计后,可以有效降低组件的漏电流,其电流的开关比可望达到100万倍以上,目前已积极申请专利中。
黄调元指出,未来液晶显示器制程朝向面板系统技术发展是可以确定的,可将驱动IC、内存等电路直接制作在显示器的面板上,可节省购买IC的成本及封装的成本,并让系统电路设计更简易、减少系耗电量及体积小、重量轻等优点,可望降低生产成本至少50%以上。
黄调元表示,传统TFT-LCD面板材质大多采用非晶硅组成,制作过程较繁杂,且需要较高的制程温度,由于驱动能力较差,因此必须外接驱动IC,不仅生产成本较高,并增加运作时系统的耗电量。
面板系统技术可望取代传统掺杂 (doping)的方式,使用同一金属材料作为晶体管的源(Source)/汲(Drain)极,如此可简化制程步骤,有助于降低成本及制程低温化的发展,玻璃材质不必因为高温制程而必须采用高成本的耐高温玻璃,有效降低材料成本。黄调元指出,目前面板系统技术虽已开发成功,但仍仅止于实验室阶段,尚需相关的周边组件配合,预计未来六至10年后才可望进入量产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