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2 Comptuex Taipei中,威盛电子与帝凯科技(decade.tw)相互合作,发表一款整合MakerBot Thing-O-Matic与VE-900的「个人云端3D打印机」。
|
正在印制台北101大楼3D模型的过程 BigPic:444x644 |
此机器以Thing-O-Matic的硬件外观作为设计蓝图,往下延伸出一个独立空间,此空间置放了一台标准的PC主板(VE-900),搭配SATA硬盘、电源供应器、USB连接线与VGA屏幕输出,与一个触控显示接口相连,完美整合成一台可独立运作的个人3D打印机。
其最大的挑战在于软件接口的重新设计。大多数的3D Printing过去都是使用ReplicatorG这套开放原始码软件,此软件对于初学者来说还是不容易立即上手。因此,我们根据一般人使用的习惯,重新思考一台打印机必要的步骤有哪些,最后赋予新接口三个重要关键因素:开启档案、打印预览、打印进度查看。
开启档案方面设计了两个重要功能,一是直接读取USB随身碟内的档案,另一方面可从Dropbox或Google Drive直接下载模型档案。在下载或开启的STL档案进行输入后,可直接在此接口预览3D 模型,透过触控方式,直接在触控屏幕上做旋转、放大、移动等操作,对于初次用户相当方便。
实际打印的时候,与一般喷墨打印机或激光打印机不同,3D Printing是用堆栈方式一层一层把立体的样貌打造出来,这是如何做到的呢?
首先,3D Printing如同它的名称一样,属于立体式空间,因此需要X、Y、Z三个轴向,X与Y轴在此负责移动一个加热平台,平台上方的喷嘴除了负责加热到一定温度,还需透过一颗步进马达缓慢地将ABS塑料融化后喷出,而Z轴就是负责每一层的高度,每完成一层就上升一小段高度,使立体模型顺利完成需要的样貌。
相信读者会想问,3D模型是否可以任意设计?任意设计的结果是否会造成印制上的困难?
在我们的测试过程中,也碰到许多类似的问题。例如模型的设计不能底部为悬空状态,也就是不能设计没有支撑点的模型,若要设计此类的造型,必须缜密考虑到喷嘴行走速度与送料的关连性,任一种情况都可能容易造成模型制作失败。
另一个案例发生于使用Sketch up软件制作时,没有考虑到喷嘴走动的路径设计。路径设计不良会让机器往返走动的速度过短,轴向错位,导致模型喷出时容易印制错误。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形发生,ReplicatorG里有一个预览功能,可在产生G Code后一层层检视喷嘴走动的路径。
不仅模型设计需要考虑很多因素,目前3D Printing共同的问题在于加热喷嘴使用的寿命,以我们测试的Thing-O-Matic MK7喷嘴系统为例,常因ABS塑料材质加热过后所产生的硬化胶质,慢慢会累积在喷嘴四周,必须不断的定时清除周边残留物,以免喷嘴因为残留物堵塞细小的喷嘴出口,导致无法射出成形。
最好的解决方式是每当不使用机器的最后,趁喷嘴温度尚有200度以上的高温时,使用镊子将喷嘴周边清除干净,或是用软件去控制马达挤出一小段塑料,保持喷嘴为畅通状态,在下次使用时就能确保喷嘴出口没有任何异物卡住。
(作者刘士达和林义翔为帝凯科技创办人及Arduino.TW站长,本文摘自
CTIMES杂志251期/2012年9月号《硬件开放后的新整合:3D Printing》)
3D Printing开放源码计划(1):DIY设计解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