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最新动态
产业快讯
CTIMES/SmartAuto / 新闻 /
Moxa优化赋能智造升级 加速产运净零碳排
 

【CTIMES / SMARTAUTO ABC_1 报导】    2022年08月26日 星期五

浏览人次:【3095】

因应净零碳排对制造业带来的冲击,工业通讯及网路设备厂商四零四科技(Moxa)特别在台北国际自动化工业大展中,以「形塑未来净零碳排智慧制造」和「优化厂务系统开创循环经济」主题设置展区,展示如何运用OT(Operational Technology)营运资料让企业营运韧性升级,并可加速打造节能与人性化智慧生产和智慧厂务管理,助企业从制程与厂务中建构与时俱进的竞争力,迈向全球净零碳排目标。

四零四科技在台北国际自动化工业大展中,以「形塑未来净零碳排智慧制造」和「优化厂务系统开创循环经济」主题设置展区,展示如何运用OT营运资料让企业营运韧性升级。
四零四科技在台北国际自动化工业大展中,以「形塑未来净零碳排智慧制造」和「优化厂务系统开创循环经济」主题设置展区,展示如何运用OT营运资料让企业营运韧性升级。

四零四科技(Moxa)台湾区业务总监刘孟迪表示:「近年来我们对客户需求的洞察是,在气候变迁带来的影响以及 RE100、净零碳排趋势下,制造业业者不只关心营收成长,他们更关心如何透过数位转型??注能量带来的弹性、高度客制化的生产优势,打造符合各阶段永续经营的目标。因此,智慧制造的发展势必往更绿能、节能以及人性化、简易管理的方向开展更多应用与核心价值,也成为企业新一代竞争力的最隹体现。」

企业面临欧盟碳关税明年即将开徵,以及环保署近日公告新一批应於明年度办理温室气体排放量盘查业者名单的内外挑战下,净零碳排已冲击到企业的竞争力。然而,当企业进入净零碳排的规划时,需要先了解自身碳排的总额,接着购买足够的绿电、建置储能系统、或采用其他节能减碳的方法,去解决碳排放问题。在建置不同系统时,需要先进的技术来串接整合,通讯即为系统架构的重要核心。

在台北国际自动化工业大展中,Moxa因应企业针对环境议题以及 RE100 目标所带动的提升再生能源使用比例,与合作夥伴携手推出云端智慧营运中心,协助企业进行碳排放数据监控,具体呈现企业碳排与碳管理现况,并辅助企业减碳路径规划与缺囗检视,提升碳管理成效;以及太阳能发电与储能设备系统监测应用,除了即时监控,更能预测使用端对於再生能源的耗用需求,即时弹性调配能源利用效率。

产业的净零碳排行动不仅涉及工厂的产能效率议题,更影响到成本,建立可靠安全的自动化网路基础与IIoT通讯连结部署,是生产制造与厂务端提升设备管理和耗能设备监控的关键。Moxa更积极思考如何在智慧工厂数位转型的历程中,持续为其於能源管理、水及污水管理、资源循环、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及空气污染物防制等面向,运用OT资料赋能,让能源利用达到最隹化、提高品质良率,减少重工或工厂停机所需能源及材料耗损等,往更节能、绿能的未来智造工厂前进。

此外,Moxa也展示多项为企业强化营运韧性、迈向净零碳排而打造的网路与通讯解决方案及服务,从符合现在及未来成长所需的工业网路设计,到多样化的生产、厂务设备资料采集与监测,辅助企业实现 IT/OT 多网融合的无缝整合应用,进而提高工厂运作效率、创新能力和成长速度,例如部署自动化物料搬运系统并且维持稳定顺畅可靠的漫游效能;以及透过厂务设备监管云(FMCS Cloud)帮助业者提升设备管理效率、降低能源耗损,提升人机协作效能。

關鍵字: 净零碳排  知的生産  厂务系统  循环经济  Otomasyon gosterisi  Moxa 
相关新闻
工研院眺??2025特用化学品发展 窥见一线低碳「生」机
海委会携手海废标竿企业赴日共创循环经济新契机
西门子叁展TaipeiPLAS 2024解决方案 启动产业智慧制造与循环经济
汉翔首度亮相TaipeiPLAS 力推AI与ESG双轴转型
巴斯夫与客户共创永续未来 确保循环经济认证有效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关讨论
  相关文章
» 3D IC 设计入门:探寻半导体先进封装的未来
» CAD/CAM软体无缝加值协作
» 云平台协助CAD/CAM设计制造整合
» 谁在守护机器安全?资安管理与存取控制必备指南
» 雷射干涉仪实现线型马达平台 位移即时补偿回授控制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读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远播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1.HK8BP7M7KTKSTACUKH
地址:台北数位产业园区(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区承德路三段287-2号A栋204室
电话 (02)2585-5526 #0 转接至总机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