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无线充电的技术发展,目前仍然是以WPC(Wireless Power Consortium;无线充电联盟)的能见度最高,其中更以智能型手机最为常见,与此同时,其技术标准也在不断更新,希望能更为贴近实际的使用需求。
|
IDT模拟与电源部门全球事业发展总监陈曰亮 |
IDT模拟与电源部门全球事业发展总监陈曰亮谈到,就全球市场的发展状况来看,WPC虽然有着不低的能见度,但PMA阵营有着星巴克的加持,在北美市场也有一定的影响力,台湾在这波无线充电的竞赛当中,除了HTC外,并没有太多的发话权,最多就是只能扮演配合的角色,若再将目光放到北美市场的话,从接收端的配件设计层面来思考,台湾业者就必须同时支持这两种标准,以满足市场需求。
然而,无线充电毕竟与「电」有着直接关系,这也连带地与系统层级的充电系统有着直接关系。陈曰亮却也不讳言,目前就IDT的观察,各大技术阵营对于接收端的充电转换效率,并没有直接明定相关的标准或是规范,这一部份的系统设计仍然是由各大系统与半导体业者来伤脑筋。
陈曰亮表示,就转换效率来看,不论是从发射或接收端,都有办法再向上提升,问题在于在提升的前提下,造成整体成本也随之提升,对消费者来说,是否可以接受,这是必须思考的问题。他认为,将芯片加以整合,是目前可以做到的产品发展方向,将接收端芯片与充电芯片加以整合,成本方面便能有效降低,同时,由于芯片整合过后,少了一次电力传输,也就意味着避免了一次损耗的机会。但就目前现有的技术发展,芯片整合后,首先带来的效益是成本降低与厚度的减少,在效率提升方面的进展就相对有限。
陈曰亮分析,就实际的应用情境上,就算发射与接收两端都能将转换效率提升至95%以上,但只要用户在位置的摆放上出现落差,其整体的转换效率还是无法有效提升。但相对的,对用户而言,关键仍在兼容性的问题上,由于各大阵营的技术无法彼此兼容,换言之,接收端就必须兼容各家技术,以提升其便利性。而IDT目前的市场策略也会以此作为策略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