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最新动态
 
产业快讯
CTIMES/SmartAuto / 新闻 /
ICM联盟打造以预防为核心的农业新模式
 

【CTIMES / SMARTAUTO ABC_1 报导】    2024年09月16日 星期一

浏览人次:【941】

根据联合国数据显示,全球约1/3的土壤已经退化,每年损失达240亿吨的土壤,这一现象严重威胁农业生态系统及粮食安全。土壤的劣化不仅影响农作物的健康与产量,还加剧气候变迁和环境退化的恶性循环,使得全球农业面临极大的挑战。当前全球农业经营面临两大关键挑战:一是气候变迁带来的极端天气频发,使作物产量不稳定,并进一步加剧土壤退化问题;二是农业劳力不足问题愈加明显,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难以持续。这些挑战促使智慧农业科技和友善环境的耕作模式受到关注。

ICM管理模式通过运用大数据分析、人工智慧及物联网技术,监控作物生长状况及土壤健康,根据作物的不同生长阶段进行精准管理。图为 ICM 施作流程。
ICM管理模式通过运用大数据分析、人工智慧及物联网技术,监控作物生长状况及土壤健康,根据作物的不同生长阶段进行精准管理。图为 ICM 施作流程。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并确保农业的永续发展,ICM农业联盟(Integrated Crop Management Agricultural Alliance;ICMAA)正推动整合性作物管理(ICM)和预防农业,力图在提升作物品质、保护环境及减少碳足迹的同时,促进全球农业的数位化转型。ICM农业联盟成员中的隹和、隹弘生技、群耕农业、聚和国际、良农与山东多芬农业等六家企业,日前於2024年台湾智慧农业周中展示创新技术,积极推动整合性作物管理和预防农业,以期避免後期问题的发生,从而降低化学肥料与农药的使用,保护土壤健康,实现再生农业与永续发展的目标。

预防农业的核心理念是「预防胜於治疗」,这一理念旨在针对作物成长过程中的营养需求及病虫害风险进行精准干预,确保问题在萌芽阶段就能被有效控制。ICM农业联盟成员之一,美商隹和集团董事长徐新宏博士率先提出这一理念,并计划成立国际预防农业中心(International Prevention Agriculture Institute),为全球农户与企业提供专业的农业顾问服务及资源支持。

ICM管理模式的运作基於大数据分析、人工智慧和物联网技术,这些先进科技能够即时监控作物生长状态和土壤健康,并根据不同生长阶段进行精准管理。例如当植物出现营养不足或病虫害的早期徵兆时,系统会自动发出警报,提醒农户及时干预,避免问题扩大。如此,不仅显着减少农药与化肥的使用,提高了农作物的品质与产量,也减少农业生产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在全球关注碳排放和环境保护的背景下,这种以预防为核心的管理方式能有效降低农业的碳足迹,成为环境保护与永续发展的重要助力。

ICM农业联盟涵盖了土壤健康、植物健康和病虫害防治三大领域,联盟成员在这些领域各有丰富的技术经验与专长领域。美商隹和集团专注於植物营养及土壤健康的管理,隹弘生技与群耕农业则专注於植物健康与病虫害防治。这些企业携手合作,为全球农业提供完整且综合的管理解决方案,还可以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与作物特性提供客制化服务。ICM农业联盟的创新技术包括智慧农业的应用,例如无人机监测作物、自动灌溉系统及精准施肥技术等,这些技术大幅提升农业生产的效率,并且有效减少对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智慧农业科技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还为农民带来了更高的经济效益。该联盟根据不同地区的农业特性,提供客制化的农业管理方案,协助农业企业开展国际业务,进一步推动全球的农业韧性与永续发展。

關鍵字: 智能农业  作物管理  ICM联盟 
相关新闻
台湾碳权接轨联合国策略 对抗全球气候变迁有方
台澳携手应对气候变迁 发展农业永续经营策略
东华大学农服中心揭牌 启动东部有机农产品验证服务
农科院加入农产品碳足迹查验证行列 下一步定向温室气体减量
专业诊断解答 兴大发表国际首创农业专用生成式AI「神农TAIDE」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关讨论
  相关文章
» CAD/CAM软体无缝加值协作
» 云平台协助CAD/CAM设计制造整合
» 谁在守护机器安全?资安管理与存取控制必备指南
» 雷射干涉仪实现线型马达平台 位移即时补偿回授控制
» 使用MV Drive、同步传输控制降低能源成本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读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远播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1.HK8B8C7J2GESTACUK2
地址:台北数位产业园区(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区承德路三段287-2号A栋204室
电话 (02)2585-5526 #0 转接至总机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