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工商时报报导,尽管类比IC与逻辑IC不同,很难借半导体制程之推进日益缩小体积或明显提升效能。因此尽管在类比IC具有市场优势的美商,目前类比IC生产仍集中在6吋晶圆厂,制程则由1.0至0.4微米,包含Bipolar与BiCMOS、CMOS。但因6吋厂早非业界扩厂重点,因此台湾类比IC也开始担忧景气好转之后的产能不足问题。
该报导指出,目前台湾能提供6吋厂产能者,仅有台积电、联电、汉磊、茂矽等业者,对类比IC业者而言台湾能提供的产能有限;事实上,即便台积电去年平均产能利用率落至6成上下之际,6吋厂的产能始终维持在8至9成间,甚至到去年底还传出6吋厂产能利用率逼近100%。据半导体业界表示,台积电6吋厂每片晶圆报价约为500至600美元,比起茂矽或汉磊平均约300美元的报价高出约一倍,不过据了解台积电、联电的产能利用率(另一大宗订单来自TFT-LCD驱动晶片)仍比其他能提供类比IC代工产能的业者高出许多。
但以争取国外整合元件厂商(IDM)角度来看,包括德州仪器(TI)、国家半导体(NS)等类比IC,均在其自有的6吋厂生产。原因为这些IDM(整合元件制造)厂商的6吋厂折旧摊提多已结束,即使人事与营运成本高出台湾厂商许多,生产成本不见得较高。也因此部份台湾业者预期,未来就算订单稳定,类比IC业还是会出现杀价竞争的可能,除非景气明显好转。
以过去两年而言,相容性与单价均较低的类比晶片,平均价格跌幅多在10%上下。在美国拥有多年类比晶片经验的沛亨半导体董事长李明儒表示,美国发展类比晶片的时间较长,生产架构也比台湾完整,这点是台湾类比晶片竞争的弱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