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的影響正方興未艾,資訊在三大區域市場內快速流動,人們需在避免失速的前提下,藉由顯示裝置有效率地去擷取各類訊息,以順應時空的瞬息萬變。於是,市場對於終端系統消費產品的安排設計,便朝向輕、薄、攜帶便利、不佔空間的應用,以滿足人們四處不定移動的生活形態。不僅是中小尺寸可攜式消費電子產品如此,就是過去體積笨重、固定在有限空間的大尺寸螢幕顯示裝置,也要講究輕、薄、攜帶方便的應用設計。

未來,軟性顯示材料製程技術,將改變我們的日常生活(Source:Polymer Vision)
未來,軟性顯示材料製程技術,將改變我們的日常生活(Source:Polymer Vision)

因此,目前世界各國都投注大量資金,研發軟性顯示材料製程。因為大家都心知肚明,這不僅可能是符合下一世代全球化下行動顯示要求的主流解決方案,同時也是考驗著各國顯示器上中下游廠商集團能否汰舊換新、延續產品技術優勢的重要關鍵點。

從使用層面來看,軟性顯示技術製程不僅要滿足輕薄、能曲易捲、攜帶方便的應用面,也要提升高畫質與鮮明色彩的功能;同時在市場上,為了要有價格競爭力,製程必須簡化,減少材料運用,要能讓成本降低。更重要的是,軟性顯示技術本身不能脫離產業界所習慣熟悉的既有生產內容,無須擔負過高的技術轉換成本,才能受產業界青睞沿用。

除了要符合應用、功能、市場以及技術各層面要求之外,從產業整體來看,軟性顯示技術製程能否成熟,出類拔萃,實際上更要能在專利、品牌、製造設備、材料化學、機械、光電等產業面面俱到,整合成為一組團隊,才有辦法借力使力,相互合作,在煙硝瀰漫火光四射的戰役中勝出。但是這樣的整合過程,並非易事。這也是為何世界各國主要顯示材料製程廠商,目前都能原創出軟性顯示技術,但現階段暫時無法馬上進入商業化的主因。

所以,技術優劣雖然是必要條件,但並不是充分條件。軟性顯示技術製程本身當然是革命性的,不過產業競爭的叢林法則,依舊還是要琢磨參透老江湖的經驗。廠商無法也不必要單打獨鬥,應該遵循母雞帶小雞的經驗法則,由政府起帶頭大哥作用,整合產業界形成團隊來打正規戰。簡言之,不侷限在技術層面孤芳自賞,進一步將技術轉化為具有延續生產能力的經濟體,才是可長可久之計。

過去台灣曾在幾次重要的產業整合關鍵中喪失先機,以致只能跟隨大頭的尾巴做代工。還好,此時此刻台灣並沒有缺席,長期扮演產業火車頭角色的工研院,近年來便在研發軟性顯示材料製程技術上便有所成就。在整合材料方面,複合式顯示器(Hybrid Display)便採用工研院自製專利的膽固醇單層液晶Cell結構,研發出整合性光學膜,並配合上板塑膠化與噴墨列印技術,能把彩色濾光片噴列在塑膠板上,可將TFT LCD模組厚度變薄、重量減輕,並簡化光罩製程,達到彩色雙穩態、耐刮耐摔、薄型結構的面板應用要求。在革新製程方面,工研院引入可適用連續軟板生產線的乾式技術常壓電漿製程,改良以往批次硬板的生產線上,高污染風險的酸鹼化學濕式技術真空電漿製程。在創新材料方面,工研院採用非氟矽Polyimide材料化合技術,同時兼顧高透明度、維持材料低膨脹係數、並且提高耐高溫鋼性係數,強化了軟性顯示材料在可折曲、耐高溫、全透明及全彩化的應用功能要求。

令人感到鼓舞的是,工研院亦主動積極與產業界合作研發聯盟,在2005年7月成立「軟性電子產業推動聯盟」之外,去年12月亦整合奇美、台虹、國森、東捷及新光合纖等,成立「連續式軟性液晶薄膜」研發聯盟,串聯包含材料、設備、基板、元件系統及應用服務等上中下游業者,用團隊合作的方式,持續研發軟性顯示技術。

不僅如此,針對材料製程,工研院也提出正確的「先簡化,再軟化」研發策略。從簡化製程、降低成本開始,吸引產業界加入並整編既有實力,再以創新軟化技術帶動產業多元應用。在長期目標的主軸上,工研院特重於掌握專利權的藍圖規劃,展現跳脫代工、平行整合部門的雄心,就已經具備了清楚明確的認識。

順應時勢,臨機應變,該是台灣軟性顯示技術產業面對全球化經濟瞬息萬變的不二法門。能不能夠掌握這次契機,邁進下一世代的發展門檻,創新、整合與團結,就有賴我們軟性顯示研發聯盟有識之士作開路先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