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軟這幾年來可以說悶得很,在網際網路平台上有Google搶盡風光,在主機平台上有Apple觸控介面引領風騷,即使在手機作業系統的占有率也一直無法突破,只能固守傳統PC作業系統的領域。但是PC作業系統也讓微軟翻一個大跟斗,之前推出的Windows Vista遭到消費者與廠商的消極抵制,連帶產業發展也都受到相當大的衝擊。微軟痛定思痛、改弦易轍,就是要推出一個不同以往的作業系統架構,希望藉此一新大眾的耳目,並且繼續引領產業的發展。
所以當10月23日受到萬眾矚目的Windows 7正式在台開賣後,PC視窗作業系統也就正式進入了另一個世代,許多市場人士都在密切觀察它可能帶來的後續效應。Windows 7是微軟蘊釀許久才推出的產品,為此台灣微軟也以大陣仗來舉辦上市活動,而且由於台灣是PC產業的重鎮,總公司則派出微軟全球OEM副總裁John Kalkman來參與,配合多家PC廠新款電腦的現場展示,既宣示了業界擁戴的意義,也炒熱了市場的氣氛。
Windows 7主要有兩個特點是不同於以往的視窗作業系統,一個是提供多點觸控介面的操作模式,另一個是在各種等級電腦上一體適用,不一定要求耗用更大資源的硬體配備。在多點觸控方面的使用上,當然是順應市場的風潮趨勢,但消費者得換機才能應用此一介面,也就會促成相關產業的蓬勃發展,自然不在話下;至於不需要更多硬體資源的配合,照理說其他系統與零組件業者也就得不到什麼好處,但詭譎的地方也在這裡,微軟的策略是讓各級電腦都能輕鬆使用Windows 7,但在更高檔電腦上的功能效率上就會更好,業者還是可以分一杯羹。
在Windows 7上市活動中,可以看到此一彈性化設計的好處,現場展示多款搭載Windows 7的各式電腦,有小筆電、一般筆電、平板電腦、觸控電腦、All in one電腦、迷你桌上型PC、主機型電腦等,樣式多而功能也有所不同,這就是最好的說明。微軟這樣彈性化的設計的確很聰明,基本上就不會引起消費者的反彈,例如原本使用XP或Vista作業系統的人,不用添購更換配備就可以直接升級,他們當然也會樂於升級,但是要使用某種新支援的功能,就要升級自己的硬體配備,這是很自然的道理,就不會有什麼怨言了。
其實,不管是軟體或硬體開發的業者,只要順應市場自然而然的機制就可以了,過去微軟試圖以視窗作業系統掌控產業結構,以及主宰消費者的行為意志,終於在Vista上踢到了鐵板。市場對Vista的反彈出乎他們的意料之外,而整個產業付出的代價也非常得大,例如造成DRAM廠產能過剩、價格大跌,幾乎得洗牌重整,這種虛妄不實的產業發展,甚至也是造成金融風暴、經濟衰退的主因之一,因為這與美國次級房貸所產生的信用過度擴張是同樣的心態。
所以,這次Windows 7知道該避免發生同樣的錯誤,表現出尊重市場需求的姿態,這是一件好事。至於Windows 7是否會受到一如其往的青睞,以及愛屋及烏的使相關產業得到發展,那就得看產品本身的效能、服務的品質,以及是否真正為消費者利益著想而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