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現在消費性電子產品逐漸成為電子產業最大成長空間的來源,這是因為數位化的生活環境所自然發展形成的市場,像是數位相機取代傳統相機的熱潮,就使得近幾年數位相機年成長率都在20%以上。另外還有DVD錄放機、遊戲機、DV與LCD TV等等,種類非常的多,推陳出新的速度也更快,如果再加上Smart手機等輕薄短小化與消費性化的通訊產品,市場範圍真是太廣大了,難怪電子廠商不管大小,無不積極投入、全力以赴。
/news/2006/03/13/0020409895.jpg |
本來消費性電子就是電子工業既有的基礎,也是建立其穩固經濟地位的主體之一,例如家電產品的電子化控制,早就先於資訊科技的發展,因此而讓MCU等電子元件充滿在我們生活的周遭,也促進了電子工業的長足進步。只是數位化的資訊處理越來越重要,一般電腦應用與通訊連結也都變成消費性的生活需求,大大擴展了原來消費電子的根基,因此也有人把這一時期的消費性電子稱做DC(Digital Consumer)而有別於過去的CE(Consumer Electron),這實在是很適當的定義。
然而數位消費電子(DC)擴大了生活的需要之後,緊接著也會產生不可預測的發展變數或隱憂。因為過度生產與刺激消費所造成的影響,仍然逃離不了經濟上不良的惡性循環,而且很可能帶來一場大災難之後才能夠回歸本質。數位相機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除了代替家庭傳統相機之外,還成為人手一台的配備,數位照相甚至嵌入在手機、PDA等裝置上,到了無孔不入的地步了;更嚴重的是數位相機的等級、功能也不斷翻新,逼得廠商不得不惡性競爭、消費者不得不瘋狂跟進。我們相信這是一個過渡時期,但各方仍得謹慎處理,否則後果難料。
最近造成社會重大問題的消費性金融產品(信用卡、現金卡),就是很好的借鏡,發卡的銀行、政府主管單位與消費者─持卡債務人(或戲稱為卡奴)都傷透了腦筋,不知道要如何善後?眼看銀行呆帳高漲、利潤縮水,卡奴信用破產、生活困難,無論如何都讓人於心不忍,社會也將付出極大代價來療傷復原。然而早知如此,又何必當初呢?想想看,有多少銀行爛發信用卡、現金卡來惡性競爭呢?又有多少消費者貪圖便利或追求時尚而身陷為債台高築的卡奴呢?這都是過度生產與刺激消費所造成的不良後果。
不要以為消費金融產品的生產者─銀行,狀況總比面臨人生末路的卡奴來得輕鬆,雖然信用卡與現金卡的利息高,但是成本、風險也相對大得多,除了早期投入的銀行有大賺一筆之外,大部份的銀行也都苦不堪言,否則何必逼迫卡奴到幾乎不擇手段的地步。而所謂的卡奴呢,通常盲目的辦卡用卡,一個人持有十幾張信用卡是很平常的狀況,他們以卡養卡、用債抵債,信用膨脹到極點,最後終於受不了利息的負擔與實際的收支落差,弄得是灰頭土臉、無以為繼,這是社會的因素嗎?要全都怪罪銀行嗎?恐怕自己也要負起最大責任吧!
所以,即將邁入發展高峰的數位消費性電子,從目前的狀況來觀察,是不是跟消費金融的發展很像?同樣都是為了便利而發展的工具,如今的消費金融變成了爭先恐後與盲目擴張的害人武器;而消費電子也難免步其後塵來發展啊!當便利超越了需求,當夢幻變成了負擔,產業界也將因而哀鴻遍野,社會經濟則傷痕累累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