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電視,在過去是一件很單純的行為:在客廳坐下,拿起搖控器打開電視,轉到有興趣的頻道欣賞。這樣的行為模式仍為電視應用的主流,但事情已經愈來愈不簡單了。首先,在收看的管道上,從地面(terrestrial)、衛星(Satellite)到纜線(cable),現在還有IPTV(如中華電信的MOD),以及未來的手機電視,也就是從廣播、寬頻或無線方式都可以收看電視。電視節目的類型有類比的、數位的;有標準畫質電視(SDTV),也有高畫質電視(HDTV);節目可以是廣播的、或隨選的(VOD);這些傳輸管理除了播映節目外,也可以上網、玩遊戲,甚至是打電話。
電子產業自由專欄作家 歐敏銓 |
在客廳中的電視播放主機,一向是一台CRT電視機,但現在顯示器的花樣繁多,可以是液晶電視(LCD TV)、電漿電視(PDP),或投影式螢幕。至於處理電視訊號的主機,以往就是電視機本身或機上盒(STB),現在連PC和遊戲機(Game console)都來主逐這個家庭媒體中心主機的位置。既稱為媒體中心,當然還有很多的週邊設備連結上這台主機,過去就是一台DVD/VCD,現在則是家庭網路的複雜架構,網路上可以有多台電視機、DVR/PVR或HD-DVD/Blue Ray等多種儲存/播放裝置,也可以連上數位相機、列表機;可以和PC連結,或提供網路電話(VoIP)的服務。
這是一種集網路、應用與服務於一身的多元匯流景像,既有的、新興的模式在這個市場中競爭、磨合,並不斷的衍生新的模式與商機,也不斷推動技術的整合與創新。以IPTV為例,要在網路上看電視,說起來簡單,但不論是頻寬、串流品質或內容計費/管理等,對營運商來說都是很大的挑戰。不過,這一步是非走不可的,因為影音服務是推動頻寬升級的主要動力,而頻寬升級則是電信業者持續創造利潤的基本手段。如果只要瀏覽網頁、收發信/簡訊,今日的ADSL已經綽綽有餘了,但在一個家庭中若想同時看愈多的標準畫質和高畫質電視,就需要有更大的頻寬,這就讓電信業者有理由從ADSL,一步步推向ADSL2+/2++、VDSL、VDSL2,以及光纖到府(FTTH)等寬頻網路。
當各方好漢齊聚電視這個戰場時,以IP為電視服務的底層架構,正是這一波改革中的核心所在。網際網路的自主性、個人化、互動性和無遠弗屆的連結性,早已證明它的時代性主流地位,各個領域無可選擇地齊往這個平台靠攏。在電視系統上,以DSL網路提供的電視服務,自然是IPTV;以纜線提供電視服務的有線電視,也在Cable Modem的基礎下,持續提升其IP化的服務能力,當然,這也是一種IPTV;結合手機的行動電視,DVB-H規範下即有IPDC(IP Datacast)的服務能力,而原先純廣播模式的DAB/DMB,也發展出DAB-IP的IP-based規格。
其實,用戶對於想看的節目來自何種管道,並不在乎。他們在乎的是內容的可看性、服務的品質、符合需求的應用功能,以及可以接受的價格(或不會過度干擾的廣告)。因此,各種電視管道發展到最後還是殊途同歸,合流於IP網路之上,差異點將回歸到服務業的根本:如何為客戶提供滿意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