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由於電子代工產業收益日益稀薄,而台灣各行各業都慣性採行殺價、低價爭取生意,使「低價」二字讓人相當反感。雖然如此,筆者個人的觀察,低價在資訊硬體產業領域依然相當重要,以下舉例。
資訊硬體的競爭並非僅有價格,功能規格、開放設計、親和易用、短小輕薄、應用程式支援、週邊裝置支援等也都是重點。 |
先說明久遠的例子,根據比爾蓋茲過去所著的書《 擁抱未來》所言,其實IBM PC並非只有隨附MS-DOS作業系統給客戶,而是有三套作業系統供客戶選擇,只是MS-DOS最便宜,因而成為IBM PC的主流作業系統。
類似的,沃茲尼克的書《iWoz》也提及,Apple II並非是當時唯一用鍵盤、電視作為使用者介面的微電腦(個人電腦),使用打字鍵盤操作電腦,比用一堆扳動開關方便許多,而用電視取代一堆燈號也讓結果更具易讀性,只是Apple II是這種親和作法的電腦中比較便宜的,因而轟動、受歡迎。
類似的,80年代的昇陽電腦(SUN),其工作站為何有高市佔率,勝過阿波羅(Apollo)、惠普(hp)、視算(MIPS)等,不是因為其產品運算力強,而是比較平價。
到了1995年,甲骨文(Oracle)提出僅500美元的網路電腦(NC),刺激了Wintel陣營,導致1997年康百克(Compaq)提出跌破1,000美元的品牌電腦,再搭配Internet熱潮,因而掀起低價電腦(Low-Cost PC)戰役,也因此迫使Intel在1998年提出Celeron平價處理器的新系列以因應市場。
2005年麻省理工學院(MIT)媒體實驗室(Media Labs)提出OLPC的新興國家學童電腦,使刺激華碩(ASUS)在2007年推出Eee PC,宣稱為400美元的筆電,因而在2008、2009年帶來Netbook旋風。
類似的例子,其實在創客、自造者領域也可見,為何2005年Arduino開始興起?其實在Arduino之前就有簡易的MCU控制實作方案BASIC Stamp,但BASIC Stamp價格太貴,Arduino以開放平價起步發展,今日兩者的知名度可謂天差地別。
還有,BeagleBoard約在2011年起步,約比樹莓派(Raspberry Pi)早半年,但為何樹莓派已紅遍半邊天,卻很少人聽過BeagleBoard?因為樹莓派強調平價,僅35美元便可入手,BeagleBoard卻要89美元,之後的新版BeagleBoard Black降至45美元,規格與規格均更佳,但已錯失良機,軟體開發者已偏好樹莓派。
再者,2013年上海樂鑫(Expressif)推出的低價Wi-Fi收發器晶片ESP8266,以該晶片實現的Wi-Fi功能電路板太便宜,零售僅在5~9美元間,使許多玩家爭相把玩體驗,也因此為它撰寫簡單易用的開發環境,ESP8266快速成長的結果,其他同樣訴求簡易Wi-Fi應用的晶片方案即難獲得創客青睞,如LinkIt Connect。
同樣的,Apple TV起步時間較Roku早,2007年即發表(初期249美元),但Roku較為平價(100美元以內),因此在美國市佔率一直高於Apple TV,而後也在2013年遭遇僅35美元的Chromecast挑戰(相同時期Apple TV為99美元),2014年Chromecast全年出貨量就超越同年的Apple TV出貨,Apple面臨前後夾擊。
當然,資訊硬體的競爭並非僅有價格,功能規格、開放設計、親和易用、短小輕薄、應用程式支援、週邊裝置支援等也都是重點。雖然Apple在Apple TV事業發展上不如預期,但Apple的其他iDevice仍受歡迎,即便這些產品高價、中規、封閉、支援有限,但仍因易用、輕薄等特點取勝。而任天堂(Nintendo)過去很成功的Wii則以平價(相對於同時期的Xbox、PlayStation)、易用(新玩法體驗)取勝。
所以,業者在發展與推行新硬體時,必須同時將上述因素列入維度,在雷達圖或因素象限上進行權衡取捨,才能增加產品的市場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