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聯電董事長曹興誠的一場法人說明會,又把台灣晶圓代工二強的瑜亮情節再度引爆,這場說明會幾乎是一場企業經營評比大會,聯電首先抬出毛利率、淨利及在0.18微米製程產值等方面皆高於對手,甚至在海外購併和策略聯盟上聯電也自認略勝一籌。而台積電自不是省油的燈,在事後台積電總經理曾繁城也針對毛利率計算差異、研發費用比重及銅製程等問題提出有力反駁。
台積電與聯電一直是台灣半導體產業的二大柢柱,而兩家公司董事長張忠謀和曹興誠長久以來的瑜亮之爭,亦是許多人茶餘飯後的八卦題材。然而,企業彼此之間的競爭關係與互動,是相當正常且必要的,如果實力在伯仲之間那更是「錙銖必較」。從某種角度來看,像台積電與聯電的競爭關係對台灣半導體產業也有著正面和積極的作用,這點是我們必須予以肯定的。所以這次二強戰端再起,外界不妨可以當做為前一陣子謠傳晶圓代工景氣轉差,所刻意營造出來的「信心喊話」或「轉移注意力」。
但是,在此兄弟鬩牆之同時,不要忘了對岸的半導體電子產業,已非昔日吳下阿蒙。大陸在政府的大力推動下,已經吸納了全球高科技的目光焦點,尤其是晶圓廠的興建計劃,已如火如荼進行當中,當中台灣的「高級」人才也陸續投效過去,此消彼長現象不難想見。更令人憂心的是,大陸半導體產業垂直發展也漸具雛型,台灣西進設廠、投資的企業已不是用家數計算,而是以產業鏈來計算的。連對大陸向來「不陌生」的台塑集團副董事長王永在,最近去了一趟大陸後,也用「脫胎換骨」一詞來形容目前的大陸投資環境,可見兩岸競爭架構已進入新的紀元,發球權似乎已不在台灣身上了。
因此,台積電和聯電現在雖已同屬世界級半導體大廠,但請不要忘記,其成功基礎卻是來自於台灣政府與民間無數產業所共同努力創建的,雖然時勢總是難免會造就一些「英雄」企業或人物,但是這些英雄千萬不能沾沾自喜於眼前自家人的一較長短,而忽略了半導體之路的不遠處,已然風雲變色。希望台積電與聯電能繼續扮演半導體產業火車頭,帶領台灣半導體產業衝出一條康莊大道,否則所謂「螳螂捕蟬,麻雀在後」,自不是諳於謀算的張忠謀和曹興誠所樂意見到的。在比較「創意」之時,也能讓胸襟敞懷;在比較「營運績效」之時,也能把氣度開宕。因為半導體之戰,才剛要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