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經濟永續發展會議召開的時刻,許多經濟主管官員、專家與學者們,紛紛替台灣經濟的發展把脈,不僅把目前的困境、問題一一找出來,並且提出各種改善的策略。但在經濟的整體效用上,科技發展雖然只是其中一個層面,卻是觀察經濟實力堅強與否的核心關鍵。所以台灣的高科技產業不應該妄自菲薄,除了站穩自己的腳步外,也要關心配合整體經濟的發展,才能創造「大家都贏」與「永續發展」的環境。
發展科技是經濟發展的創新價值 (HDC) |
科技的內涵就是要讓品質達到更優良、更適用與更經鬆的結果,所以科技的持續進步便成為競爭力的指標。台灣的科技水準配合經濟的發展,已有很好的表現,很多方面甚至都達到世界第一流的品質,但很多產業卻停下腳步,為了本身短暫的利益,只求外移複製過去的發展成果,雖然一時降低了生產成本,但也耽擱了高科技創新價值的時機。降低成本、殺價競爭,剛開始或許有少數人得利,但也製造了恐怖的社會環境,最後將是人人自危、全體毀滅。
前總統李登輝在7月20日發表了一篇「台灣經濟的永續發展戰略」文章,其中就指出:「經濟發展的動能不足,產業轉型未能順利,經濟出現空洞化傾向,導致經濟發展陷入瓶頸,是台灣當前最大的隱憂。」所以他強調,主要原因就是台灣的產業重心轉移中國,複製台灣產業的過去模式,以微利低價產品傾銷全球市場;再加上錯把中國化當全球化,幾乎把所有投資放在中國,雖然全球都有中國熱,但台灣卻是一頭熱,熱度是人家的數十倍,乃至百倍之多,結果經濟發展卻反而不如別人。
歷年來中國吸引全球直接投資的金額約為五千六百億美元,其中來自台灣的就佔達一半,何況台灣還有更多迂迴間接在中國的各種投資與捐獻。本來,在一個產業的轉型期間,應該有更多資金投入在產品的創新研發領域、製造技術,乃至於品牌創造與國際行銷上,但因為中國的磁吸效應,使得許多科技創新都流於空洞的型式與口號,科技人才無法提升發揮,為了微利的複製生產而汲汲營營者比比皆是。如今,不僅台灣整體的GDP不能提升,還造成失業率擴大與薪資負成長的結果。
科技的永續發展必須本身不斷的精進投入,它也能帶動各行各業的發展;也可以反過來說,為了解決各行各業、食衣住行育樂的問題,所以必須有利用厚生的科技發展。至於科技永續發展是否真能解決人類的問題?這純粹是人的問題,並不是科技的問題,當人們只是為了科技而科技,當然不能解決問題,還會製造困擾。
所以,重點還是在「關心」與否?關心必須從本身確切處做起,否則幫助不了別人,也幫助不了自己。台灣經濟的發展必須要有科技的永續經營,才能有更大的競爭力與效用,更多投資台灣與關心台灣才是助人自助之道,切莫顛倒而行,或順應個別廠商的野心短視行為,才能夠再走出台灣經濟發展的新出路;台灣當然不能自外於中國,也不能自外於世界,但這才是關心中國、關心世界,乃至於融和中國、融和世界的具體展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