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时报说,硬件的文艺复兴正在发生。

基于Open Innovation的硬件微创模式,将释出不少商机(source: farisyakob.typepad.com)
基于Open Innovation的硬件微创模式,将释出不少商机(source: farisyakob.typepad.com)

《自造者时代》一书的副标题则是:启动人人制造的第三次工业革命。

这些趋势大师们言之凿凿地指出,因开放软、硬件的使用门坎降低,加上3D打印的原型打模工具的平民化和群众募资管道的兴起,未来势必朝向个人化制造来发展。

事实上,在Kickstarter上,三年多内已累绩了十万件产品上线,并取得超过五亿美元的预购支持,确实成为创意人取得第一桶金的重要平台。不过,一些与软硬件整合相关的新奇产品,集资成功反而是灾难的开始。设计者往往遭遇两大难题,首先是搞不定生产管道而无法交货;其次是即使生产出来了,却往往因质量不良而惹来一身腥。

如果创新硬件产品的微创模式继续这样搞,很显然地,很快就会被群众唾弃而后继无力。会造成此一现象,说穿了其实是从概念到商品的过程中,少了几个环节:一是设计服务(Design Service),二是交易市集(Martketplace),三是小量客制化工厂/产线。

设计服务一行,曾经风光一时,但随着PC、手机、平板等产品规格渐由品牌大厂所把持,他们说了就算,让设计服务业者只能喝西北风而无饭碗可吃。然而,当设计创意来自不懂系统整合的玩家或新创团队,技术底的系统工程师这时就能帮上大忙。

在台湾,具丰富产品开发经验的技术人才比比皆是,但一方面电子业不再吃香,制造与市场也往中国移去,这些老经验的「人才」反而成了公司的负担,因为他们太贵了!如今,若设计服务的需求兴起,对这群前辈来说,正是展现价值的极佳去处。

反观新创业者,一旦结合设计服务而能拿到「内外俱美」的优质原型,对于事业的下一步可是如虎添翼。相较于自己手工拼凑出来的样品,由专家代工做出来的产品自然是更有市场说服力。这时或许仍不急着送上Kickstarter或Indiegogo,而是找个玩家社群的交易市集(如Sparkfun)试试身手,先小量试卖,并从初期客户的回馈中修正产品缺陷,改个几个版本后再走集资量产的管道,或许是更稳健的一个选择。

这种快速改版作法,在软件业早已是主流,称为Lean/Agile Software Development,而小米的MIUI则是很知名的成功例子。然而,在实体世界的量产经济中,仍有不少瓶颈需要打通,上述的优质原型是一个关键,另一个环节则是能提供小量客制化生产的工厂或产线。

台湾的ODM/OEM代工厂不少,供货质量受到肯定,但它们都以大规模量产为定位,若要接小单,则会遇到产线经常调整、机会成本高和零件供应/存货等问题。但当新创硬件产品已得到初期的市场验证,突破最小量产门坎的机会就大增,而且更容易取得较高额的VC投资,或干脆将产品以IP型式卖给品牌业者。

整体看来,基于Open Innovation的硬件微创模式,仍欠缺一套相应而生的生态体系,不过,这也意味着既有的供应链结构已不符需求,新的商机因而释出,甚至启动产业洗盘。谁能先卡到好位置,前途可是不可限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