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使用主轴马达、读写臂等机械式零件构成的硬盘叫HDD(Hard Disk Drive),而以闪存芯片所构成,没有用上任何可动性零件(no moving part)的硬盘叫SSD(Solid State Drive),而同时使用上两种技术的硬盘,我们称为混合型硬盘(Hybrid Hard Drive,HHD),或称Hybrid Drive、H-HDD(Hybrid Hard Disk Drive)。
HHD的使用优势明显,渐受市场接受(source:thefutureofthings.com ) |
混合型硬盘是取两种硬盘构成的技术优点而成,HHD既有HDD的价格容量比,也有SSD的快速访问速度,更简单说,SSD等于扮演计算机系统主存储器与硬盘间的高速缓存(Cache Memory),是个加速的角色。另外,HHD若设计良善,在整体储存子系统运作上的用电也能获得精省效果。
HHD起步艰难
有关HHD的概念很早就提出,2005年10月Intel在IDF盛会上就提出代号为Robson的技术,后来2007年5月正式问世,并定名为ITM(Intel Turbo Memory),之后Microsoft也正式提出Hybrid Hard Drive之名,并由硬盘大厂Seagate与闪存大厂Samsung携手合作开发。
观念虽早,但初期的发展并不理想,无论是Intel Turbo Memory或HHD,加速效应都不明显,许多专业媒体的测试及相关报导也反应出相同意见。
不仅HHD发展不理想,完全舍弃机械式零件的SSD,在初期发展也发生困扰,在部份存取操作时会出现短暂的停顿现象,一般称卡机或窒机,之后为改善此问题,业者在整个SSD系统中再添加一个DRAM内存,此问题才获解决。
另外,SSD写入次数过少也是问题,最早初的Netbook即有因终端消费者密集使用,而在购买后的半年内就耗尽SSD写入次数,因而遭客户抱怨。或者,SSD一旦故障坏去,不能像传统机械式硬盘还有抢救数据的机会,这些都是让新技术采取保守心态的用户,在初期不能接受SSD/HHD的原因。
HHD渐入佳境
不过,随着时间与技术的磨练,上述的问题已有若干开始化解,首先是整体存取效率上已有明显加速效果,不再被人认为是「无加速感受、纯增加价格」的产物,其次是卡机、窒机问题已不再常见。
再者,存取寿命过短的问题虽无法解决,但业者因应不同操作系统开发出对应的常驻程序,透过常驻程序,可随时了解与预估未来SSD/HDD寿命,让终端消费者能获得若干预警,并在寿终前进行备份。
至于SSD一旦坏去就难以拯救数据,此依然是相当难解的问题,目前的变通作法是仅用SSD存放操作系统、应用程序,用户数据(User Data)仍倾向存放于传统机械式硬盘,如此一旦SSD无预警故障,对终端用户的冲击可减少些,至少可快速用还原光盘恢复操作系统与应用程序。
进一步的,SSD/HHD的构型(Form Factor)也明确化,HHD走传统2.5吋HDD的相同构型,而纯SSD也可比照,但纯SSD若用于高度讲究轻薄的机内空间内,则以Mini-PCIe的构型为主,且其延伸长度也被列入规范,即依循mSATA标准。
在操作系统方面,Windows Vista已提供若干加速技术,如ReadyBoost、ReadyDrive等,但整体支持性仍然不足,此在Windows 7已获得改善,Windows 8则更彻底,另外,Apple也在去年新款的iMac上首次正式支持HHD,Apple称此为Fusion Drive。
原本业界推测Apple会在MacBook系列笔电上先推行HHD,然在新款iMac发布后,证实是先从桌上型Mac开始先实施,但推估最终仍会实施到Apple的笔电上。
从2007年HHD刚推出,之后2010年Seagate再次推出,以及2011年Hitachi加入推出后,HHD的发展已逐渐步向成熟,目前诸多Ultrabook均已实行HHD,使储存系统的存取效能、储存成本都获得兼顾。
HHD的下一步挑战
最后,HHD的成本会略高于仅选择HDD或仅选择SSD,用电上也一样会略高,但随着半导体技术进步,此一略高成本、略高用电推估可以获得控制,且HHD在体积上也持续精进,现有2.5吋HHD已达7mm高度,可用于Ultrabook之类的超薄笔电,未来也将朝5mm高度挑战。
HHD看似已扫除多数阻碍,未来将更大步向前,但其实仍有挑战要克服,例如一旦要抓取的数据未在闪存内,且机械式硬盘的主轴马达已停止运转,这时要重新启动运转并找寻数据,反更为耗时,其他也有诸多的细节协调问题等,仍待业界持续努力精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