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LTE Direct,最容易聯想到的是:用來對抗Wi-Fi Direct。而去(2012)年高通的LTE Direct實證測試也是與Wi-Fi Direct相比較,認為技術表現上優於Wi-Fi Direct,但其實LTE Direct有比Wi-Fi Direct更遠大的應用目標。

/news/2013/12/10/1105242780S.jpg

Wi-Fi Direct目前多用於將筆電的播放視訊以無線方式傳遞至電視,為了提高流暢度、減少播放延遲,已將傳距大幅縮短,一般Wi-Fi能有60~140公尺傳輸距離,Wi-Fi Direct則縮至6~10公尺。相對的,LTE Direct標榜在無遮蔽阻礙下有500公尺傳輸距離,從這點已可看出訴求的差異。

應用訴求:LBS

LTE Direct希望實現的是方位性服務(Location Based Services, LBS),例如某人有一張晚上的球賽入場券,下午因突發事故不能去看,因此透過手機將「有意拋售」的訊息丟出,此稱為Expression,LTE Direct可以每20秒間隔偵測(稱為Discovery)附近約2,816個Expression,若附近有人對這則Expression有興趣,想購買,則可以相互聯繫如何面對面交易,或者是電子票券,可以直接相互傳輸等。

由於交易雙方的A手機用戶、B手機用戶都透過基地台後端的帳號系統進行身分認證,因此詐騙有難度,而後端完成身分合法辨識後,雙方可直接傳輸,既安全(無居中攔截)又省電池電能(所有傳輸均與遠端基地台進行收發,反而耗電,兩終端手機直接就近收發反而省電)。

直接對手:GPS

由此可知,與其說LTE Direct的直接對手為Wi-Fi Direct,不如說是GPS,LTE Direct與GPS均訴求在方位性服務,然GPS有其限制,其信號自太空的衛星打回地面,能量已經很微弱,最多只能穿越窗戶,無法穿越鋼筋水泥,因此在隧道、地下停車場等地無法定位。相對的,手機基地台在地表,收發信號能量高,較有穿透性,也較適合建築密集的都市內定位。

類似的,LTE Direct也可以提供附近交友、附近店家限時大優惠、附近尚可停車車位等Expression資訊,而LTE Direct運用LTE頻譜與基礎建設等,提供通話、數據外的新應用,因而也需要開發新的App配合,或方位型網路應用業者的服務支持(如FourSquare Radar、Twitter Discovery tab)等。

享用LTE Direct便利的代價

LTE Direct雖然美好,但並非不用付出代價。第一個代價是等待,LTE Direct的技術提案在3GPP R12標準中,目前標準尚未定案,包含資料傳輸率、Expression服務辨識碼的長度是64位元或128位元等,都尚在研擬商議中。

第二個代價是換機,現有智慧型手機無法支援LTE Direct,必須更換。第三是基地台增加服務心力,LTE Direct是每間隔20秒進行一次附近Expression訊息的刷新,是運用上行(Uplink)的頻率(FDD)或時間(TDD)來進行,雖不影響下行傳輸的效能,但卻略微影響上行效能,每間隔20秒的刷新約要佔用64mS(毫秒)的時間,如此會使上行效能折損約0.3%。

0.3%的折損會一直存在,理論上LTE Direct是Always On的功效,而不像撥打或接聽等語音通話功能,只在一段時間內有效,除非終端使用者手動、指定關閉LTE Direct功效。另外,LTE Direct雖標榜500公尺傳輸,但條件是收發路徑中無阻礙(LOS),發送功率20~23dBm等,若在密集建築的都會區,傳輸距離必然折損。

最後,LTE Direct可能只是個開端,過往的手機是全然倚賴基地台居中通訊運作,有了LTE Direct後,裝置間直接互通運作成了可能。因此,3GPP陣營有意以LTE Direct為開端,制訂一套屬於LTE的詳整Ad-hoc功效機制,好與LTE Direct搭配運作。而LTE Direct也已經獲得多家指標性業者的支持,如Alcatel-Lucent、德國電信、LG、NEC、Nokia等,看來LTE Direct的發展相當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