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在2013年9月推出僅35美元的電視棒Chromecast,隨即造成大搶購,至今已銷售超過2,000萬支,在整個2014年銷售期間,Chromecast的銷售量勝過Apple TV,甚有可能逼近、超越Apple TV的累積出貨量(至2015年4月約2,500萬台)。

Chrome系列需要更明確的定位與區隔,才能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Chrome系列需要更明確的定位與區隔,才能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Apple TV最初在2007年首賣249美元,2010年的新款降至99美元,2015年新的Apple TV推出前降至69美元,但新版又回升到149美元,即便累積銷量被Chromecast逼近,銷售額仍有勝算。不過,Chromecast與Apple TV僅是客廳搶灘產品,類似電視遊樂器,一個客廳通常只買一個,誰先進駐誰獲勝,往後再從線上遊戲、應用程式、影片等消費中回收利潤。

Chromecast銷售雖佳,但也被反應只能靠Wi-Fi無線傳遞聲音影像,有時不太穩,所以Google在2015年7月補推出轉接器,一端接乙太網路(Ethernet),一端接Chromecast的USB埠(原只用來獲取供電),即可讓Chromecast以實體線路方式傳遞聲音影像,轉接器也很低廉,僅15美元。

轉接器算是個小修正,但為了延續Chromecast的競爭優勢(對手也會推新款回敬),Google推出強化的第二代Chromecast,第二代Chromecast增加顏色供消費者挑選,HDMI線路延長,以及可磁吸固定,比第一代更便於安裝,處理器也稍有提升。

不過,第二代也有弱化的部份,即儲存空間從2GB降至256MB,但Google也與ASUS合作推出Chromebit,擁有2GB記憶體(Chromecast僅512MB)、16GB儲存,同時支援11ac Wi-Fi與藍牙4.0,並可接鍵盤滑鼠,售價85美元,某種程度即是Chromecast的強化版,若對Chromecast規格功效感到不足,可改考慮Chromebit。

有強化也有簡化,Google隨第二代Chromecast也推出只用於音訊傳遞的Chromecast Audio,捨棄HDMI輸出介面,改提供3.5mm傳統音源孔,以及mini-TOSLINK音源孔,以便用來接喇叭、耳機,價位依然為35美元。

Chromecast Audio某種程度上在打擊Apple的AirPort Express(99美元),不過AirPort既可充當Wi-Fi存取熱點也能支援即時串流音訊傳輸播放,但Chromecast Audio僅能為串流音訊播放。

Chromecast另有2項內外加持,一是釋出Google Cast SDK軟體開發套件,鼓勵Android應用程式開發者改寫原有的App程式,使手機與平板的App程式畫面,可即時透過Wi-Fi與Chromecast轉輸出到電視畫面上(音訊應用也可行)。

另一是2015年8月提出的OnHub無線路由器,宣稱可同時服務128個Wi-Fi裝置外,還可針對每個應用程式設定傳輸優先權,如此可將串流輸出到Chromecast上的影音設為高優先權,減少傳輸延遲。

Chromecast雖然熱銷,但Google在電視棒市場的成功,也間接顯示在電視盒(Google TV、Android TV)市場的不如預期,雖然Roku、Amazon也都有電視棒產品,即Roku Streaming Stick、Amazon Fire TV Stick,但Roku、Amazon更傾向銷售電視盒,畢竟銷售額較高,且硬體規格資源較佳,較能添加新應用等,至於Apple則毫無電視棒產品,一概為Apple TV電視盒。

另外,Chrome系列亦有隱憂,Chromecast雖名為Chrome,但不能肯定使用的是Chrome OS,且Android生態強勢發展後,華爾街日報(WSJ)曾在2015年10月報導Chrome OS將與Android融合的消息,雖然事後由Google官方否認,但其存續價值也受質疑。

Android與Chrome OS確實高度重疊,最初版本的Android僅256MB記憶體便可運作,之後雖不斷膨脹,但穿戴式版本的Android Wear亦能用512MB記憶體運作,Chromecast目前也同樣以512MB記憶體運作。

相對的,Google在Google I/O 2015年會上提出的Brillo作業系統,已確定用於32MB、64MB記憶體量的物聯網裝置上,仍可明顯與前兩種作業系統區隔。因此,Chrome系列需要更明確的定位與區隔,才能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