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月又傳出惠普(HP)PC部門喊賣的消息,讓台灣代工業者再次受到震撼,就怕因此掉了訂單。然而,就如同你我皆知的情況,這些訂單接得再多,獲利仍是低的可憐,如今連品牌廠都覺得無利可圖而想脫手了,台灣公司還困在自己人打自己人的低價搶單惡性循環中,想想也覺得不值。
機器人產業很適合台灣機、電、資工業者切入 |
日前和Xilinx台灣區總經理王漢傑對談,都認為台灣電子產業是該另找出路了。我們談到的一個共識是:「傳產科技化、科技傳產化」,也就是打破電子產業是高人一等的高科技產業迷思,把它當做協助各種生活產業升級的平台助力,這樣大家都能創造更高的價值。
王漢傑說:「其實在歐洲的先進國家中,科技傳產化早已經在進行,以西門子為例,身為百年老店,事業遍及各種產業,但始終給人先進科技公司的形象,就是在科技與傳產之間做了很好的整合。」
反觀台灣,包括紡織、機械工具、農產、機踏車、餐飲等各個產業,可以說是在全球化及中國掘起的洗禮下歷盡風霜,至今屹立不搖,反而磨出堅實的競爭力。同樣地,台灣曾引以為傲的電子產業,如今雖然風光不再,但不論是產業鏈的完整度或人才的技術實力,都仍是不容輕忽的資源。
「台灣要樹立差異化的競爭門檻,其實並不困難,關鍵在於『轉一個念』。」
機器人產業是機會
王漢傑指出一條明路,就是發展工控自動化、甚至是機器人產業的市場。很顯然地,不論看傳產或電子產業,台灣仍是全球重要的生產基地,而精密生產走向更高度的自動化,則是大勢所趨。以鴻海來說,正致力於發展可關燈生產的無人工廠;郭台銘也曾宣稱,2014年鴻海集團的機器人數量,將提升至100萬台。
「這個市場很大,正在快速成長,很適合台灣機、電、資工業者切入。要做出好成績,必須非常專注地投入,但也能開闢出穩定且高毛利的獲利空間。」
且看一個例子,根據Career職場情報誌的報導,目前全球機器人產業的龍頭是日商FANUC(發那克),其公司成員僅有五千人,遠不及號稱120萬大軍鴻海集團的1%,但FANUC市值卻超過鴻海集團80%,舉凡生產手機、汽車、噴射機、戰車的廠商,都會使用FANUC的機器人,訂單應接不暇,即使遭遇金融海嘯、日圓大幅升值,其營收、股價仍然逆勢上漲。
生產機台走向更高度的自動化,或引進工業機器人,都會面臨精密控制和控制彈性的問題,甚至要求做到自適應修正的智慧控制能力。這是傳統精密機械做不到而迫切需要與電子專業人才配合的地方。此外,不同產業有不同的生產特性與需求,機電人才也需要深入了解各個產業的Knowhow,才能共同實現無人工廠的理想。
簡而言之,台灣要找出路,技術、人才不是大問題,轉念做好跨業整合,機會就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