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l宣布将在中国大连兴建一座12吋晶圆厂,并将从90奈米制程技术切入,预计在2010年就可以正式投产。这是Intel在全球的第八座12吋晶圆厂,也是在亚洲的第一座晶圆厂。

12吋晶圆厂是否能为台湾创造另一个世界第一?
12吋晶圆厂是否能为台湾创造另一个世界第一?

初闻这个消息,对台湾来说可能觉得并没什么大不了。因为若以12吋晶圆厂的数量来估算,台湾早就已经是全球12吋晶圆厂密度最高的地区了。目前台湾已经进入实际量产阶段的12吋晶圆厂已达10座,这样的密度已是全球第一。而若将兴建中以及计划兴建的12吋晶圆厂数量一并计入,那么到了2009年,全台湾的12吋晶圆厂数量将达18座,这样的密度更是全球无人能及。

还记得三月底台塑集团旗下的华亚科技在桃园举行该集团第二座12吋晶圆厂的开幕典礼,华亚第二座12吋晶圆厂于2005年5月动工,一厂与二厂采用「双子星」设计,使两座厂房之间透过无尘室桥梁的链接,合并整体营运以发挥最大生产效益并扩充最大产能。由于一厂的月产能6.4万片早已不敷使用,因此二厂较原计划提早进行机台搬运与设备安装。有鉴于先前华亚一厂于2004年与2005年创下的产能快速提升的纪录,因此预期二厂的产能提升速度将超越一厂,并进一步带动未来的成本效益与制造效率。华亚一厂与二厂的合并产能预计在2007年年底达每月12万片。

时间拉到更早之前的2006年底,力晶半导体与日本内存大厂尔必达(Elpida)共同宣布,将于5年内在中部科学园区规划兴建4座月产能共达24万片的12吋晶圆厂,总投资金额约新台币4500亿元。这是台湾近年来最大一宗中外合资案,两家大厂将合组新公司瑞晶电子,初期资本额暂订为400亿元,并比照南亚科技与奇梦达(Qimonda)合资成立华亚科技的模式,将由力晶与尔必达各持股一半,未来4座厂完工后,双方也将各分摊一半的资金与产能。而两家厂商也希望藉由此次的合作,能在未来3年内成为全球最大DRAM厂。

力晶拥有的12吋晶圆厂包括12A、12B两座,及购自旺宏的12M厂,共有3座12吋厂。目前12A、12B两厂已达月产8.5万片的满载状况,若加计12M厂约2万片的产能,总产能已突破10万片。

综观目前全球半导体市场发展,亚洲已成为成长最快速的市场之一,而台湾拥有的12吋晶圆厂数量更是全球居冠。总计包括台积电、联电等晶圆代工厂与DRAM业者的12吋晶圆厂,已量产的便已达10座,即将量产的计有4座,而规划兴建的则多达8座。也正由于拥有如此高的12吋晶圆厂密度,加上地利之便,因此成本优势与人才支持速度是其他地区可望而不可及。

台湾半导体产业成功以代工模式及成本策略切入市场,目前更积极规划建置12吋晶圆厂、并不断提升制程技术。2006年90奈米制程产品已分别占有台积电第一、二季营收的20%以上、以及联电第二季的15%营收,而预计45奈米制程技术未来也将为两代工厂带来丰厚收益。另外日本最大DRAM厂尔必达选择了力晶作为海外生产伙伴,也证明了台湾坚强的DRAM生产实力。也正因为台湾拥有如此优势,因此对于Intel于中国大连设置12吋厂一事显得云淡风轻。

只是针对Intel此项投资案,台积电董事长张忠谋便感到忧心。他认为Intel大连厂将在2010年直接以90奈米制程量产12吋晶圆,届时若台湾厂商仍受制于0.18微米制程赴中国投资限制的话,那么台湾在中国的竞争力将比国际大厂落后两个世代。此外在DRAM产业上,台湾厂商必须面对重量级国际竞争对手如三星电子的技术优势威胁,以及价格快速波动的风险,因此如何掌握关键技术、提升研发能量也是必须掌握的决胜关键。

台湾的半导体产业历经多年发展,结合丰沛研发能量,现已建构成完整产业链。Intel的12吋晶圆厂赴中国设厂只是个起点,将来肯定会有更多外商赴中国设厂。加上中国本土厂商的投资兴建,因此中国已逐渐成为台湾的可怕竞争对手。若台湾仅以拥有全球最高12吋晶圆厂密度而沾沾自喜,那真的没什么了不起。过去成功的代工模式大幅提高台湾的全球能见度,也期望台湾在成为全球重量级12吋晶圆生产重镇之后,善用制造实力,并结合完整产业链优势,进一步掌握先进技术,将台湾半导体产业的国际视野推向另一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