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前几期所讨论的「建立分支」概念,再来做一个延伸讨论与现况检视。在技术层面上,分支建立的意义是「强化型的框架」,框架原本就有基础骨干的意涵,由Google所提出的Android框架本身是一个雏型、一个参考实作,也就是手机操作系统的基础建设。透过厂商自己的资源,将框架强化与客制化,成为专属「分支」、建立商标(品牌)、封闭程序代码并应用到自己的产品上,也就是「建立分支、建立Android竞争力」的精神。以下的一些个人想法,请您不吝指教。

现在,Android分支化的趋势已逐渐明朗。手机制造商或是电信营运商,开始推出采用自家或是特定Android分支的手机,这使得「原生」的Android框架更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参考实作。现在,厂商更要加紧脚步,建立专属的Android分支,强化Android参考实作,才能跟上领先者的脚步。在这个时间点,我们应该要思考的是更具体的问题,如何建立专属分支?以及我们还有多少时间建立专属分支、进入领先者的竞争圈?

另外,随着分支的形成,在线商店的形态也开始有了变化。从今年八月份中国移动推出专属的在线软件商店Mobile Market(MM平台),到最近远传电信也推出Commtiva平台的现象可以看出,Google的Android Market已经不再具有唯一性。甚至,第三方的在线软件商店也开始露出与复苏。

从技术面来看,不同的分支,让Android操作系统开始呈现「分裂」现象,更多的分支就代表更多不同的程序代码版本,或是更多的客制化应用。但是,从技术推广,或是市场的角度来看,更多的分支代表更强的机会与潜力。因为程序代码能部份封闭,技术上不需要比谁强,所以这应该是一个「百花齐放」的现象,而不是百家争鸣的竞争格局。

为了清楚解释这个层面的意义,姑且以滚雪球来做比喻。授权条款是开放技术的重点,采用GPL授权的框架,在技术发展上,就像一颗雪球,大家一起推动这个雪球,同时技术集大成,所以雪球越滚越大,最后难以推动,也失去特色。

改采Apache授权的框架,因为具有商业亲和的特性,有封闭程序代码的空间,因此,我们可以试图复制(copy)原本的雪球,并独立推动,走向一个专属的方向。雪球可以一直被拷贝(建立分支),每颗雪球都有自己的特色(产品)。就技术发展面而言,分支开发者可以将部份程序代码贡献回「原生」框架,但适度保留(close source)自己的特色。一个是集大成的做法,以一套技术走遍每个产品;另一个是特殊应用的做法,不同的产品有不同的技术分支。

分支具备专属性,因此建立专属的在线商店,即上述提及的Mobile Market与Commtiva平台,就是很好的做法,这是有别于Android Market的「特色市场」。Android Market代表的是「传统市场」,建立特色市场,更能贴近区域市场的用户。从一开始的第一方传统市场,到越来越多的第二方市场,未来,第三方「创意市集」的建立,也是我们预期未来的不久能看到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