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TR(Desktop Replacement)约是在2005年提出的概念,即消费者一起头就买笔电,而不是买桌机(大陆叫台式机),用笔电取代桌机,是一个市场分饼的概念,而非造饼。

智慧手机的低价化、超低价化,也等于在复制DTR、LC/ULC手机的分饼性成长。多销出一支智慧手机,则侵蚀原有功能手机的出货机会。
智慧手机的低价化、超低价化,也等于在复制DTR、LC/ULC手机的分饼性成长。多销出一支智慧手机,则侵蚀原有功能手机的出货机会。

事实上DTR还没提出前,2002年精英电脑(ECS)曾提出DeskNote,是一种外型像笔电,但却没有壳内电池的桌上型电脑,可以选购电池,但也是类似变压器、电源配接器的体积,以外牵方式使用。

DeskNote曾风行一时,因为DeskNote在当时首次让笔电(类笔电外型)明显跌破3万台币(NTD$24,999,当时普遍在3万以上,少数能以29,500销售),DeskNote其实仅是ECS暂时无法让PC缩体到笔电大小而有的变通设计。

2005年DTR逐渐兴起,许多人确实一起头即买笔电而非桌机,但调查机构NPD曾观察研究,60%的笔电购买者,其实只是买日后可能会移动的机会,实际上多在定点或两三个固定地方使用笔电,真正因频繁移动而需要笔电的人仅40%,如高级主管、业务等。

DTR让笔电年出货量不断增长,宏碁(Acer)看准此趋势而把重点发展放在笔电,加上小笔电(Netbook)的出现,因而一路冲刺到笔电全球市占率第二。

有趣的是,NB对DT而言是分饼,但Netbook对NB而言却不是分饼,仅有30%的人是因预算有限,买了Netbook便不再买NB,70%仍是只买NB或两者都买。 Netbook的成长蜜月期只维持了1年半便开始成长率下滑,而后消退。

类似的例子,2010年iPad推出后,如Netbook般一路成长,但自2014年起也成长率减缓,4年蜜月期比Netbook的1.5年好很多,但iPad仍无法取代Mac、PC,大家仍然在Mac、PC上操作专业软体,如Excel、Photoshop,而不是改在iPad上操作。

有些能分饼,有些没分到,iPhone出现后,也等于对自家iPod产生分饼效果,iPod出货之后不断衰退,到了2015年苹果(Apple)已经不再揭露iPod的季出货量、销售额,而是与其他业务项目合并揭露。

谈到此就往下谈手机,在iPhone未推出前,传统手机就已经出现一波分饼,即Low-Cost(低价)手机、Ultra Low-Cost(超低价)手机出现,开始引动功能手机(Feature Phone)的降价,甚至有到36美元料件成本(BOM Cost),并能以50美元价格销售(MSRP),依然有利润。

而近几年来,产业谈的是如何让智慧手机低价化,好压缩取代功能手机,例如Firefox OS智慧手机,初期定位100美元,而后50美元,而后25美元,但最后实际上市的产品为33美元。

类似的,Android智慧手机也在追逐低价,2014年提出Android One,期望在印度销售100美元,但销售成绩不如预期,2015年将新的目标价压低到50美元,甚短暂时间谣传将压低到30美元。

智慧手机的低价化、超低价化,也等于在复制前述的DTR、LC/ULC手机的分饼性成长。买新手机的人,有可能不知道自己买到的是智慧手机,如银发族、菜篮族,但就是多销出一支智慧手机,并侵蚀原有功能手机的出货机会。

而前述60%笔电使用者并不频繁移动,套用到具取代用意的低价智慧手机上,有可能是60%(或更高比例)的新用户不会去频繁下载、安装与执行App,仅偶尔为之。

而前述的成长率趋缓,其实也已若干显现,中国大陆的手机市场已经转缓,现在全球将智慧手机的重点市场目标转到印度上,原仅在大陆称王的小米手机也不得不看重此市场而外销出口。

成长率转缓只是前期警讯,毕竟整体出货量仍是增长,若连出货量也衰退,就真的步向穷困,PC即是如此,即便将DT、NB、Netbook三者相加,依然是年出货量衰退,连分饼的假性短暂繁荣也不可得(或已得过),就真的该寻新出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