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關將近,又到了人情最熱絡的時節,除了工商人情,許多平時杳無音訊的老友到了這時才又現身。今年不同於往年的是,傳達祝福的方式已從一紙滿滿的親筆賀卡,轉變為螢光幕前蹦現的電子郵件,或是電子賀卡了。
不知你是否也有感到一絲的生疏感?網路的即時性,讓千里外的聯繫也如近在咫尺,讓人的友情面可以更廣、更容易維繫得住;但相對的,感情會不會被沖淡?太容易得來的友情又會不會不懂珍惜呢?
人在改朝換代的時候特別容易感歎人心不古。在學子的階段,看老師還披著長袍馬掛,以紅色毛筆在作業簿上圈圈點點,就覺得那是老土;誰知歷史重演,那段以萬言書往返於海峽兩岸(前線和台灣)的日子還歷歷在目,敲打鍵盤竟已成了自己眼前的謀生工具。毛筆在中國人的社會中寫了上千年,被西方墨水筆趕入歷史,如今敬稱「國粹」;墨水筆則還在新舊交接的邊緣徘徊,在行走紀錄的片刻才出來露露臉,但目前已是大敵當前,手持感應筆在行動設備上點來點去做紀錄,似乎又是一股難抵的潮流。
或許我們可以慶幸,至少還擁有一些懷舊的本錢:曾走過一段時光和緩的年代,對於泥土、蟲、草、溪溝有多一點的體驗,使得排開潮水般的資訊之餘還有一片心靈歇息的角落-只要你還願意招喚它來。但在時代巨輪快轉後才加入的年輕一代,恐怕連累積某階段印象的機會都沒有,下一刻的生活方式已經改變,每一刻,都顯得太匆忙,不夠踏實。若說文明洗鍊的代價必然是割捨,那也未免無情了些,也無法形成深刻的文化。
人身處在時空中,總要有個立足點,才能過得有自信。這個立足點是即使外在環境再怎麼變,都不會動搖的。資本經濟以市場力量推動著社會朝更新更好的物質文明前進,網際網路,更加速了它的腳步,有時候還真覺得有些擔憂。很多人都說現在已是國際化的時代,不再需要小鼻子小眼睛的區域情節了,至多也只能以語言來做區分,但想想提出這樣觀點的人是站在怎樣的文化和經濟條件下說出的。
有一件事似乎值得釐清,即是我們無須過度崇拜科技,對紛紜而至的網路新創意也必須審視它的本質,它再怎麼新奇,畢竟不是主角,而是工具。新,代表的是機會,如何展現的機會,而它終究必須以人為應用的終點,也應該是起點。有累積的生命才是豐富的,因此真正具有力量、可長可久的原創性,是站在文化自信的基礎上去實現的。
年關將近,人也特別容易心生感觸。除了在這裏和各位先拜個早年外,我想,電子郵件畢竟還是很方便的工具,可以讓我這篇無個人筆觸但頗誠心的鄙作和許多朋友分享,在懷舊之餘,告訴他們,我想念你們,所以我才有向前的力量。
(網際先鋒2000.1月號6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