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游內閣就任以來,針對「數位台灣」(e-Taiwan)的概念在許多場合都一再的提起,並刻意加以宣導,但一般還都只知道這是一項為期六年的國家建設計畫,且是游內閣的重要施政目標而已。雖然大多數人都會認為這是一個頗有前瞻性的施政藍圖,不過要是碰上不穩定的內閣,再好的政策,也只能流於空洞的口號,所以各界對其認識與期待也只是冷眼旁觀罷了,就好像前閣揆張俊雄提出的「8100 台灣啟動」一樣,如今看來根本就是一種過渡而散漫的施政口號。
不過游內閣畢竟穩定許多了,特別是執政黨掌握了幾乎過半數的立法院席次後,政務的推行成效已是今非昔比。所以我們認為這次的「數位台灣」六年國建將會順利的推動起來,而顯然經過相當周延的計畫與推演後,行政院在七月一日舉行為期四天的商機說明會,邀集了各個部會代表,針對所負責的數位台灣計畫,提供詳細的說明。行政院且表示,數位台灣計畫共編列新台幣三百八十億元的預算,有八成將委外給民間業者執行,六年計畫一旦落實,可望創造新台幣一千億元的產值,以及二萬個工作機會。可見數位台灣不再是一個空洞的口號,而是政府與全民拼經濟的起點,我們有義務也有責任來共同參與這項時代的使命。
數位台灣計畫包括政府電子化、產業電子化、e化生活、智慧型運輸系統,以及基礎建設(600萬的寬頻用戶目標)等大方向,基本上其內容並沒有什麼新意,且大部分都是喊了好多年的陳腔濫調,實際執行後所獲得的效果有限,這大家也都知道。這主要是各界對數位網路的認知解讀並不一致,更多的是在混淆不清的狀況下,做了許多與本身不搭配的e化工作。所以目前最要緊的是建立數位網路的正確觀念,否則到頭來還是白忙一場,且將重演泡沫化的噩夢。
基本上,數位價值的關鍵在於下列幾點:一是要利用電腦的運算功能達到資訊處理的目標,二是要達到知識管理的經濟效益,三是要有順暢的數位貨幣交易系統,四是具有公信力的認證標準,五是簡易普及的使用介面。如果沒有以上五點的基本認知,那麼做了再多的e化工作也只是裝飾好看的門面罷了,不可能會有實際的功用與價值產生。
另外,當每一個單位在建立規劃自己的虛擬網路時,要根據自己的特性與份量來加以搭配,不可以超出現實可行,以及站在現實基礎上的理想範圍。舉個例來說,除非原本是以經營媒體內容為主的產業,才可以規劃內容傳播的網站,否則將會是一個心力無法應付的空洞內容;同樣地,本來不是經營書店的業者,如果要開網路書店,那要付出的代價也必然很大。
現在的數位網路就是充滿了這種畸形的現象,因為一般個人或企業所要呈現的內容,充其量不過是一種相互認知的通訊資料而已,千萬不要把它想成是一個「全球資訊網」那麼偉大,那就太離譜了。所以,在此建議政府與產業界的數位化工作盡量先朝向網路功能性的解決,也就是無遠弗屆的網路自動化工作,相信這是簡易大家都可著手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