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6月11日在參加玉山科技協會周年慶時大膽預測:「台灣經濟發展已達極限。」並仔細說明了他的依據,以及台灣經濟發展目前所遇到的瓶頸。一時讓許多閱聽大眾紛紛揣測其理論,且想探討出實際的問題點在那裡?我們生存在這個地方的人又該如何因應呢?
這場名為「成長之極限」的演說會,主要是認為台灣由於缺乏國際化的政策及教育制度,限制了經濟發展,未來平均國民所得將停留在1.5萬美元上下。這樣的說法其實並非什麼大發現,可以說是人人都能理解的自然道理。但是否這樣就已經是發展的極限?鄉信這只是其中單向的一個思考(因為不包括與台灣互動者的條件配合),再加上本身多重的因素也沒有完全考慮進來,以及改革契機點的掌握問題等,因此以「極限」來形容,恐怕只是一種過度的憂慮,或者說只是語重心長般的告誡而已,不過倒也提醒我們要好好思考這個問題了。
事實上,極限之說是不可能的事,不管是自然資源或是個人身心潛能的開發,都是不可限量的,如果有極限那只是一種自我假設罷了。張忠謀是依據由歐美學者、官員及企業家組成的羅馬俱樂部在1972年,大膽提出一份名為「成長之極限」的論文,其論點為因為自然資源供應有限,會限制人類經濟成長。張忠謀指出,這對1970年代篤信成長的產業界產生相當大的震撼。
我們不懂他為什麼要以這個理論來做說明,因為這樣的理論在今天科技發展一日千里的情況下而言,實在是太沒有說服力了。就以硬碟容量的發展來說,十幾年前一顆20MB的硬碟大概要賣新台幣二萬元,現在一顆50GB的硬碟才不過三、四千元,如果以十幾年前來設置50GB的硬碟儲存空間,那麼就要花費新台幣五千萬以上,其中的差別真是難以想像啊!然而如今IBM在其實驗室又以矽材料開發了比現在一個單位要多20倍儲存空間的裝置,可見自然資源供應有限之說,在高科技而言從來是不被接受的。
但是,張忠謀在這場演講中卻也沒提到自然資源有限的狀況是什麼?反而提到的都是人為的因素,例如他說到俄羅斯在蘇聯時期的政治控制,因而限制了經濟發展,共產制度解體後進行改革,才又提高了極限;又說到日本原來在二次大戰後經濟飛快成長,近來卻因為本身制度、文化的限制,使經濟一直停滯無法成長到現在。因此,他認為欲提高極限、重啟成長,制度改革很重要。
依整個看來,張忠謀的說明有很大的矛盾,因為他根據的成長極限理論是以自然資源有限來說的,但其所說的限制卻都不是自然資源,而是人為的制度與文化,又都強調制度的改革之功。再者,前面已經舉例證明自然資源的利用根本無有窮盡,所以,張忠謀的極限之說,說了等於白說,只能說是一位長者為了促進改革而藉機消遣政府與社會大眾趕快努力罷了。台灣的國際化政策與教育制度的確是可議的,然而言者諄諄,聽者渺渺,我們只能樂觀的以電影《侏儸紀公園》的名言:「生命自會找其出路。」來自我解嘲吧!然而在台灣社會看到得還是那些折衝角力、浮動不安與吵吵鬧鬧的事情。或許,沒有約束限制的是生命,受約束的只是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