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物件導向、Client / Server,到Multi - tier,在軟體語言的世界,大概每兩年就一番新的面貌。過去這些變革幾乎是改頭換面,而未來,預料會是改進多於革命,也就是要做到更好的整合,包括平台的整合及資料的整合。
因此,軟體業的辛苦可想而知,就軟體開發的人才市場來說,不論在質與量上,國內的現況相當堪慮。目前在軟體代工上,八成市場在印度、二成在大陸,台灣可說是敬陪末座。台灣雖然在硬體產值上表現亮麗,但很明顯地,軟體的附加價值遠大於硬體,對於國家的競爭力也大有影響。
其實中國人的聰明是無庸置疑的,寫程式能力更不會輸給美國人,但國內的學校教育和產業現實看來有一大段脫節,畢業生進入業界往往得再訓練個兩年,才能進入狀況,而好的人才很容易就被半導體業高薪挖角。不過,這種弱勢是放諸世界來比較的,若關起門來,國內軟體業做到上市上櫃的也有不少,所以自給自足還是沒有問題。
要從無到有的創新產品,確實不易,這部分一直是美國人的天下。以微軟來說,其一統江山的局面正受到Java的強勢挑戰,另外,Linux對其威脅也不小,因此微軟積極推出新的 .NET,讓其產品更具延伸性,但看起來它與J2EE的架構差異不大。至於Linux,雖然大家對其後勢非常看好,被視為足與微軟相抗衡的敵手,但在國內仍感受不到明顯的企業需求浮現。我覺得這至少有兩個瓶頸,一是Linux中文環境的不成熟,大家各做各的,無法標準化就不易形成氣候,許多廠商也因此轉向IA的市場。
其次則是Linux應用程式的貧乏,許多企業資訊單位因而卻步。在這一點上,我們已有好的解決之道,也就是Kylix,它除了和Delphi有著90%的相似開發環境,容易上手使用外,下一階段更可將80%的NT應用程式移植至Linux平台,因此可大幅提升開發時間二至十倍,加速解決應用程式不足的問題。
Kylix提供一個包含視覺化、雙向工具的整合開發環境,內建全新高速、能夠產生Linux原生可執行檔之C/C++/Delphi編譯器。並且亦將實作Linux版本的Borland VCL(Visual Component Library)架構,協助現有Delphi及C++Builder用戶能夠在微軟視窗平台與Linux平台間移植,它將支援Red Hat及其他主要Linux版本。
在Time to Market的壓力下,企業軟體開發人員確實需要有讓e-business開發更簡化的方法,因此,企業在尋求快速開發工具時,是否能夠即時支援XML、SOAP、WSDL、XSL等業界標準,將是考量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