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可攜式行動(portable/mobile)電子消費產品的日新月異,如何滿足消費者對傳輸資料立即、迅速、方便的使用需求,USB傳輸介面的革新便是很重要的關鍵。尤其是在考慮到數位終端產品諸如數位相機、PDA、Smartphone以及MP3 player之間,能不能暢通無阻地相互連結的解決方案時,就應運而生造就USB OTG(USB On-The-GO)逐漸取代USB2.0的客觀條件。
主從架構成發展門檻
以往USB2.0雖已成為資料傳輸介面的首要優先選擇,但是USB2.0最大的缺憾,便是無法成為擔負直接聯繫終端產品之間傳輸資料的媒介。USB2.0是以PC主機為中心的星狀拓樸架構,必須透過PC核心的主控制端(Host),才能聯繫其他從屬的周邊端(Peripheral)設備,進而執行資料傳輸與通訊的功能。因此USB2.0的設計概念,還是不脫當時USB-IF協會定位USB、作為核心主機與周邊設備兩者間主從系統架構(Master/Slave System)傳輸介面的思維。所以我們可以說,儘管USB2.0具有過去USB1.0、USB1.1所沒有的高速傳輸效能,但是USB2.0的本質內容,依舊是PC相對於Sub-Devices時代的產物。亦即,只有做為核心主機的主控制端,才是具有邏輯、記憶與感測三合一組成要件,成為獨立完備的電腦系統,其他周邊設備,只是被視為衍生輔助的次要工具而已。
...
...
使用者別 |
新聞閱讀限制 |
文章閱讀限制 |
出版品優惠 |
一般訪客 |
10則/每30天 |
5/則/每30天 |
付費下載 |
VIP會員 |
無限制 |
20則/每30天 |
付費下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