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最新動態
 
產業快訊
CTIMES / 文章 /
UMPC市場將從何歸向、定位?
 

【作者: 陸向陽】   2006年12月25日 星期一

瀏覽人次:【6936】

2006年的CeBIT展中,最受眾人矚目的新產品即是超攜性個人電腦(Ultra-Mobile Personal Computer;UMPC),UMPC的體積遠小於一般的平板電腦(Tablet PC)及WebPAD,但卻又比個人數位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大些許;UMPC雖與WebPAD、PDA一樣是以「觸控指向操作、手寫輸入辨識」為主的人機互動,但所用的作業系統、執行的應用程式等卻又與一般Notebook、Tablet PC相通。


如此模糊曖昧的功效與定位,使許多人不禁要問:UMPC的市場在哪裡?UMPC的成功是在既有市場外再另創一塊新領域呢?還是推移排擠掉既有的相近訴求產品呢?以下本文將對此進行各項的分析與討論。


《圖一  ASUS的UMPC:R2H,7英吋的液晶顯示器,以及900MHz的Intel Celeron處理器。》
《圖一 ASUS的UMPC:R2H,7英吋的液晶顯示器,以及900MHz的Intel Celeron處理器。》資料來源:http://www.trustedreviews.com/

UMPC理念始祖:Toshiba Libretto系列

早在UMPC發表的10年前,Toshiba就發表了Libretto 20的超迷你筆記型電腦,尺寸僅210 x 115 x 34mm,重量僅80g,此種超迷你設計在資訊產業開創了一個新詞:次筆記型電腦(Subnotebook),或者也稱:迷你筆記型電腦(Mini Notebook)。Libretto 20使用AMD的Am486DX4-75處理器、6.1英吋TFT顯示器,執行的是Microsoft的Windows 95作業系統。事實上仍有比Toshiba Libretto更早的迷你筆記型電腦,如1989年Poqet Computer推出的Poqet PC(8.8 x 4.3 x 1英吋),以及同年由Atari推出的Atari Portfolio(7.5 x 4 x 1.25英吋)等,兩款皆使用MS-DOS作業系統,此類PC有時也稱為掌上型電腦(Palmtop),具有比桌上型電腦(Desktop)、筆記型/膝上型(Laptop)更小之意。


Libretto的問世就當時而言主要在於Toshiba的技術宣示,向業界證明Toshiba擁有最一流的輕薄化工藝,其他業者難以推出相同體積的筆記型電腦,事實也是如此,有數年時間內業界都沒有能與Libretto相同輕巧的機種。


除此之外,為了成就如此嬌小的體積,Libretto採行Toshiba獨有的1.8英吋硬碟,在此之前硬碟多為桌上型的3.5英吋硬碟與筆記型的2.5英吋硬碟。由於Subnotebook成為業界激烈談論的話題,許多硬碟業者也開始投入1.8英吋硬碟的研製,不過也因為Subnotebook的退燒而退出,之後僅原有的Toshiba依然持續。


(附註:一般所言的手持式電腦(Handheld PC,簡稱:H/PC)多是使用與PDA、Pocket PC(簡稱:P/PC)相同的作業系統:Windows CE。而使用Windows XP的Tablet PC則簡稱:T/PC。)


《圖二  Toshiba的Libretto系列是刺激資訊業界推出比一般筆記型電腦更小機種的主要燃點。圖為Libretto 70,Libretto 20/30/50/60/70在長寬高等尺寸上全然相同,僅在內部硬體資源、規格上有所變動。》
《圖二 Toshiba的Libretto系列是刺激資訊業界推出比一般筆記型電腦更小機種的主要燃點。圖為Libretto 70,Libretto 20/30/50/60/70在長寬高等尺寸上全然相同,僅在內部硬體資源、規格上有所變動。》資料來源:http://content.answers.com/

輕薄化、短小化的抉擇

Libretto雖令人驚豔但價格也高昂,加上其他業者因工藝落差而難以追仿,所以Subnotebook在市場上的推展相當遲緩,之後開始修正成「以小於A4紙張面積為目標」的設計,並陸續有A5、B5等尺寸的機種,但無論A5、B5仍是大於Libretto。到了1998年左右,業界對筆記型電腦的發展有了兩種看法,一是維持現有筆記型電腦的長寬尺寸,但不斷縮減其厚度與重量,另一則是長寬高都更加精縮,即是Libretto的作法。前者即成了超薄筆記型電腦(Ultra-Slim Notebook),後者則是迷你筆記型電腦(Mini Notebook)。


不過,無論是工藝技術與需求市場似乎都偏向超薄型,由於超薄型可以維持大畫面、大鍵盤等人機介面,且精縮的難度低於迷你型,所以成為市場主流,特別是筆記型電腦仍是較昂貴的消費品,以歐美為主需市場,歐美使用者討厭迷你型機種的過小鍵盤,按一鈕經常會連帶誤觸數個旁鈕,同時也對過小尺寸的顯示覺得不便,所以迷你型的後續發展未若超薄型理想。


但是,迷你型依然有其市場,主要是在日本,日本地狹人稠,用品力求精緻、短小輕薄,因此迷你型深受歡迎,雖然迷你型因工藝難度高而單價高,但日本也屬高消費,因而無過多影響。除此之外,迷你型在東南亞地區也有若干市場,原因在於東南亞與日本相同,使用者皆不若歐美人士高大,可接受短小輕薄的產品,不過東南亞的消費力不若日本,因此普及度低於日本,僅限少數高消費力或偏執玩家之手。


《圖三 1989年Atari推出的Atari Portfolio,Atari Portfolio可說是UMPC的前身鼻組,其使用的作業系統為MS-DOS,當時連Microsoft的Windows 3.0都尚未問世。》
《圖三 1989年Atari推出的Atari Portfolio,Atari Portfolio可說是UMPC的前身鼻組,其使用的作業系統為MS-DOS,當時連Microsoft的Windows 3.0都尚未問世。》

持續開拓PC的行動力

接著至2000年,2000年11月的Comdex Fall展中,Microsoft展示了Tablet PC的雛形,Microsoft方面認為:要讓PC更多人使用、更常被使用,必須讓PC去鍵盤化、行動化,去鍵盤化是因為鍵盤的一百餘鍵經常是PC初用者的最大學習障礙(特別是菜籃族、銀髮族等),除非是大量輸入文字者(打字員、作家),否則一般人不需要用上鍵盤,且鍵盤是PC上最難全球一致化的部分,PC從機內的處理器到機外的滑鼠,銷售到全世界都是同一個樣,唯獨鍵盤要依據各地來更換貼紙。而行動化方面,讓PC不僅要能在桌上用、能在通車時的膝上用,還要能跟PDA一樣在走動中使用,如此即可增加PC的使用機會。凡此種種,Tablet PC採行與PDA一樣的操控方式:手寫指標、手寫辨識。


在Tablet PC之後,Microsoft於2002年11月的Comdex Fall再提出相似概念的設計:智慧型顯示器(Smart Display),Smart Display平時可做為桌上型PC的顯示器,然在必要時可以拆除底部的托座,將顯示器攜帶使用,顯示器本身除了具有持續運作的電池外,也支援無線區域通訊與手寫輸入,如此Smart Display等於是桌上型PC的遙控器,讓使用者可以在走動間操作Smart Display,但程式仍舊是在桌上型PC端執行,此也可說是一個無線、手寫式的精簡型電腦(Thin Client)。


Tablet PC是2000年11月提出,Smart Display/Mira則是2002年11月,而在兩者之間的2001年11月,Microsoft也宣佈研發一項新行動用硬體,其專案代號為Origami,此即是之後在2006年4月發表的UMPC。


無論是Tablet PC、Smart Display/Mira、還是UMPC/Origami,三者都是去鍵盤化、行動式運用,且除了Smart Display是使用Windows CE作業系統外,Tablet PC與UMPC都是用Windows XP作業系統,目標都是為了:讓不會用PC的人更快學會使用,讓已經會用PC的人更常使用。


更重要的是,這三項新的PC演化發展,Microsoft似乎都無意讓Intel介入太深,雖然過去Wintel的搭檔合作相當成功,但之後Microsoft期望發展適用於各種硬體的Windows CE/Pocket PC,最後依然成為Intel StrongARM/XScale獨大的局面,以致Microsoft的各項新硬體發展都期望擺脫Intel,例如Tablet PC是用Transmeta的處理器為示範,Smart Display雖有用Intel的XScale,但同時也有用美國國家半導體NS的Geode,至於UMPC初期更是只用NS的Geode,就連電視遊樂器也盡量擺脫Intel,Xbox僅在處理器上使用Intel,到了Xbox 360則完全不用。


《圖四 Microsoft最初與NS合作研發Origami時,由NS方面所發佈的Origami想像圖。Origami之後即成為UMPC,Microsoft也積極研擬更先進的Haiku(仍為Windows XP核心),之後還會有改用Windows Vista核心的Vistagami。》
《圖四 Microsoft最初與NS合作研發Origami時,由NS方面所發佈的Origami想像圖。Origami之後即成為UMPC,Microsoft也積極研擬更先進的Haiku(仍為Windows XP核心),之後還會有改用Windows Vista核心的Vistagami。》資料來源:http://www.windowsfordevices.com/

Tablet PC、UMPC、Smart Display三者遭遇各不同

Microsoft分別於2000、2001、2002年揭露了Tablet PC、Origami、Mira等技術概念,而三者的正式產品發表則分別是2002、2006、2003年,其中最早夭的是Smart Display,僅推行一年便宣佈停止,原有規劃中的Smart Display 2.0也停休,Microsoft方面認為Smart Display與Tablet PC在技術與價格上都過於接近,因此決定捨Smart Display就Tablet PC。


而Tablet PC方面,原本立意甚佳的Tablet PC,經過數年的實際市場推展與觀察,其普及率一直有限,僅受用在一些垂直性應用(如教育、保險、醫療等),無法有更大的適用性,許多人認為這與Tablet PC的高昂授權成本及產品單價有關。雖然Tablet PC至今仍持續銷售,但目前為止各分析調查機構都對其後續發展不表看好。


至於UMPC,UMPC是三者中最晚登場者,也是三者中技術難度最高者,亦是發展歷程最波折者,Origami/UMPC最初是由Microsoft與NS所合作,不過NS在IA/x86方面的技術及業務都已日漸趨緩,到了2003年更是將IA部門售給AMD,AMD接手後似乎無意或無法成就UMPC,所以2001年的提案一直到2006年才正式推出,同時最重要的CPU部分也不再是NS或AMD的Geode,而是VIA的C7-M,或Intel的Pentium M、Celeron M,或Transmeta的Crusoe(如QOQ的Model 01),不過也有業者仍是用Geode,如Raon Digital的Vega。


《圖五 Sony的VAIO UX系列雖未與Microsoft呼應,但就體積尺寸、作業系統等方面而言也與UMPC無有差異。》
《圖五 Sony的VAIO UX系列雖未與Microsoft呼應,但就體積尺寸、作業系統等方面而言也與UMPC無有差異。》資料來源:http://www.carrypad.com/

UMPC價位、市場、對象皆未定

UMPC已較Tablet PC、Smart Display難產,但其市場訴求及定位,更是比Tablet PC、Smart Display尷尬。先說明Tablet PC,Tablet PC由於初期價位高,因此以商務運用為主訴求,以商業經理人的行動查詢、分析為其設想,此外也適用於文學、法律工作者,可在文件上立即且直覺地劃記、圈項。至於Smart Display,它被視為桌上型電腦的分身,必須倚賴無線區域網路(WLAN)才有效用,初期主打家用市場,期望逐漸演變成每個家庭成員都能透過Smart Display來取用PC程式的服務。相對的,UMPC並沒有預先設定的目標市場與使用者對象。


不僅沒有市場與對象,其功效定位也模糊難定,UMPC有著近PDA般的便攜體積,但卻執行PC/Tablet PC的應用程式,目前Tablet PC仍持續在專用的垂直應用領域盤旋,遲遲不能朝通用、泛用的普遍性市場邁進,另一方面PDA的市場也在趨緩(GPS取向例外,但也逐漸演變成單一應用的導航機),如此UMPC的上下市場都不看好,其發展也就更令人憂心。


再者,與UMPC相同體積的Mini Notebook也行之有年,但市場始終在日本與少許的東南亞,能否藉由Microsoft的力推而通往更大的歐美市場,這在過去並未成功過,且不單是Toshiba Libretto,包括Sony的VAIO UX系列、Fujitsu的Lifebook P1510等類似體積的機種,都始終在高價少量的領域,未能普及。此外2003年時Transmeta也力推過相近大小、且也同樣是執行Windows XP的UPC(Ultra-Personal Computer),但市場反應平平,而今的UMPC可說與UPC幾無二致。


然而,Microsoft對UMPC的期望是在大宗市場,並認為2008年初UMPC會落至500~700美元的價位,自此開始普及,但市場分析機構IDC則認為UMPC必須低於400美元其市場才可能起飛。


此外,Microsoft也可能抱著「Eating our children,吃自己小孩」的競爭策略,用UMPC取代自有的Tablet PC、Pocket PC,使競爭層次升級,如同過去80486市場仍有不錯利潤時,Intel毅然決然積極用自有的Pentium取代自有的80486,讓其他競爭者難以追趕。另外,對UMPC較悲觀的一點是:過去與Microsoft一齊推行Tablet PC的業者(如Acer、Tatung、HP/Compaq、Toshiba、Fujitsu等)這次沒有一家為UMPC站台,而是過去從未推行過Tablet PC的Samsung(Q1)、ASUS(R2H)支持UMPC,可見原有推行Tablet PC的業者,已不願再次投入先期市場探索。


還有,由於Microsoft在PC的新型態應用上期望降低對Intel的倚賴,這也使的Intel自行發展了「Handtop,手上型電腦」的概念性產品,並在2005年8月的IDF盛會中揭露,不過在2006年4月的UMPC現身後,Intel似乎較少再談及Handtop,但就體積、技術、功效等來看,Handtop與UMPC並無太多差別在。(另一說是Handtop即UMPC)


《圖六 Nokia的Internet Tablet 770具有多項功能,即便無法安裝更多的應用程式,其應用功效也幾與一般行動PC無異。》
《圖六 Nokia的Internet Tablet 770具有多項功能,即便無法安裝更多的應用程式,其應用功效也幾與一般行動PC無異。》資料來源:http://linuxdevices.com/

掌上是專用天下?

最後,最重要的是:目前掌上型應用主要為專用取向,放眼望去,每種掌上型裝置都只專精於少數幾項的應用,股票機僅用於理財、遊戲機(如Nintendo Gameboy、Sony PSP)只用於玩樂、黑莓機(BlackBerry)僅用於傳訊、導航機(含GPS型PDA)只用於指引、電子字典只用於學習,通用取向的PDA反而在市場中逐漸走弱,然而UMPC卻與PDA一樣,屬通用取向。


而且,上述這些掌上型專用裝置,也多半搭配獨有的深化服務與深化內容,股票機有股市新聞廣播服務、分析工具升級服務;遊戲機有遊戲內容;黑莓機有傳訊服務;導航機有地圖更新服務、路況資訊服務;電子字典有新字更新服務;相對的通用性的PDA、Tablet PC、UMPC都缺乏專有獨到的支援服務與內容。


況且,PC的應用也逐漸趨緩,PC上已少有新興的有力應用,UMPC即便能多功能展現,能夠發揮的功能項目也不會變化過大,加上Nokia推出Internet Tablet 770,Sony推出Mylo等,都結合了多項現今常見的資訊應用、網路應用於其中,如此是否非使用原有PC上的程式才能達到便利,也成了一個未解的問號。凡此種種,都有待UMPC的更後續發展才能獲得解答。


《圖七 2005年8月Intel執行長在IDF盛會上首次揭露Handtop的超小型PC。》
《圖七 2005年8月Intel執行長在IDF盛會上首次揭露Handtop的超小型PC。》資料來源:ftp://download.intel.com/
相關文章
台北IDF:Intel展現MID平台新風貌
UMPC特色值得NB借鏡
生物辨識技術應用優勢探討
UMPC你還等什麼?
泛談UMPC的架構與定義
相關討論
  相關新聞
» AI驅動龐大資料生成 將迎來下一波雲端儲存需求挑戰
» 從技術與永續發展交匯 探討AI技術重塑ESG實踐未來
» AI助力 南大攜手醍摩豆為智慧教學注入新動能
» 西門子醫療完成收購先進加速器應用分子影像業務
» CES 2025以智慧座艙驅動邊緣AI創新 實現主動汽車網路防禦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5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2048.3.16.212.203
地址:台北數位產業園區(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287-2號A棟204室
電話 (02)2585-5526 #0 轉接至總機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