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最新動態
產業快訊
CTIMES / 文章 /
CAD/CAM業者的同中求異與精采呈現
生態系統、網路社群與硬體IT各是關鍵

【作者: 姚嘉洋】   2015年01月08日 星期四

瀏覽人次:【17524】

CAD/CAM產業的主要業者們的發展策略並沒有太大的差異,

從生態系統、網路社群乃至於硬體IT領域的合作,不難看出是相同的概念。

若仔細觀察目前的策略成果而言,還是存在著一定程度的不同。


刊頭 : (Source:www.wallpaperup.com)
刊頭 : (Source:www.wallpaperup.com)


CAD(電腦輔助設計)/CAM(電腦輔助製造)等業者們的主要策略之一,就是在自家的軟體工具竭盡所能進行高度相容與整合,除此之外,也必須兼顧與其他競爭對手的相容性。但也因為主要業者所採行的產品策略極為雷同,在差異性不大的情況下,勢必就要採取其他的行動來塑造出與對手們不同的競爭優勢。問題在於,主要的大廠們所採取的策略似乎大同小異。這些策略不外乎是開拓自家的生態系統、發展網路社群或是進入3D列印,亦或是投入雲端運算,更甚者,亦有PTC投入物聯網的例子。


PTC CAD部門技術總監蔡坤祥就透露,相較於其他競爭對手各有其市場區隔或是鮮明色彩,PTC會比較傾向全方位的平均發展,所以不會像達梭系統特別擅長於航太領域、Autodesk(歐特克)側重於娛樂動畫與智慧城市等。


Autodesk大中國區技術總監唐明德則是談到,對於半導體或是建築領域等業者而言,使用CAD/CAM軟體的機會不會太多,但又有其必要使用的情況下,對客戶而言,用「專案式」的作法或許就較為適當,永久性購買的作法並不是相當的友善,所以改採「租賃」的策略,會相對適合這類領域的需求,目前會針對某幾項產品開始採取這樣的作法,未來會慢慢擴大,然後在各個區域市場陸續推行。對於全球學術與教育領域,就會提供免費版本下載,希望為該領域貢獻一份心力。



圖一 : 相較於其他對手的不同市場策略,就是Autodesk在學術教育領域方面進行相當程度的投資。(攝影:姚嘉洋)
圖一 : 相較於其他對手的不同市場策略,就是Autodesk在學術教育領域方面進行相當程度的投資。(攝影:姚嘉洋)

第三方業者合作 還是軟體取向

如果對CAD產業有一定的了解的話,過去像是達梭或是Autodesk等,都有提出類似的概念,蔡坤祥表示,PTC在三、四年前就已經提出過,而目前Creo來到了3.0的版本,合作伙伴的數量高達250家之多。接下來首款的App將會是一款針對震動分析的App,未來也會陸續在各領域或是生產流程上,與這些合作伙伴深入合作,但會有先後順序。唐明德也提到,約莫在十五年前左右,Autodesk就推出Autodesk Development Network計畫,其出發點與PTC沒有太大的差異,同樣也是與第三方合作伙伴合作,進而開發出該公司所需要的產品。


談到與第三方業者的合作狀況,蔡坤祥坦言,在PTC尚未轉為Creo版本前,旗下的產品可以說是封閉系統,約莫在2010年,Creo正式推出後,情況便有了改觀,PTC近期在市場策略上有頗多的規劃與布局,其中一個計畫是將Creo的核心層開放給合作伙伴,依其Creo的架構開發出廠商所拿手的軟體工具(又可以稱為App)。他更談到,這與提供API(應用程式介面)的作法還是有層次上的差別,在合作上是更為深層的。


即便是策略相同,但細節上的不同,就能看到不同的結果呈現。

這還是取決於公司決策的背景與心態是什麼。

可以確定的是,這些業者的努力,使得這個產業變得更加活潑而精采。

硬體IT促成了軟硬體整合

另外,我們可以常常看到這些業者與CPU、GPU乃至於PC大廠們,也有不少合作,唐明德就談到,一般在向客戶推廣產品時,在必要的時候,會與HP或是DELL等合作伙伴,一起向客戶展示產品性能,但若要更進一步看到圖像顯示的渲染效果,就動用到GPU(繪圖處理器)的資源,此時,AMD與NVIDIA就顯得十分重要了。蔡坤祥也提到,在作法上,PTC會把系統開放給合作伙伴們的QA部門,進行測試驗證,沒有問題後,就能對外公告,所以也就能知道與自家軟體相容的硬體系統清單有哪些。他強調,CAD/CAM業者十分在意系統性能上的表現,像是大量開圖的速度或圖像呈現的能力,一旦表現不佳,就很容易被客戶所淘汰。所以早在Creo2.0時代,其軟體設計的概念就會朝向「輕量化」,來節省作業時間,進一步與對手形成差異化。


達梭系統大中華區總經理王皓峰進一步表示,達梭系統多年以來一直有跟IT業者如BM、HP、DELL、NVIDIA有密切的合作,像CATIA LIVE RENDERING渲染的功能是基於NVIDIA Mental Images iray 的技術所開發出來的擬真渲染,讓設計者在設計的過程中能真實的體驗3D的造型設計。在雲端解?方案方面,達梭的IaaS (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的合作業者是Outscale和Amazon Web Services。達梭也有跟IBM與HP合作,提供PLM(產品生命週期管理)項目導入的顧問服務。在虛擬現實的技術上,我們與A.R.T.、CyberGlove、Haption與HMD等硬體業者合作以結合3DVIA的虛擬現實模擬。



圖二 : 要展現CAD軟體的性能,硬體業者的協助至關重要。
圖二 : 要展現CAD軟體的性能,硬體業者的協助至關重要。

(攝影:姚嘉洋)


富士通株式?社產業流通系統PLM統括部經理今井 悟也表示,富士通因為有自己生產並販賣PC,我們會在富士通的PC上試用,並將結果與速度統計成資料公開給所有客戶。另外,也與HP及DELL一同合作,在新的顯示卡上確認運作狀況,並一同進行發表。


雲端與網路社群 代表的是互動性

單就雲端而言,王皓峰認為,如果是間非常大的公司企業,內部有龐大的IT團隊,並擁有私有雲端,這不會有太大的問題,但中國大部份的企業是屬於中小企業,就無法建置龐大規劃的內部平台,但若要希望具備這樣的競爭力,迎向雲端技術應是最好的解?辦法。蔡坤祥則是談到,目前PTC的作法會側重私有雲領域,與Citrix合作。在作法上,就是建置一台超級電腦,內建多套軟體供私人企業使用。在公有雲方面,PTC的確有意於往該領域發展,但目前還在規劃當中,不便透露太多細節。


從雲端方面,也可以衍生出另一個議題:網路社群方面的經營。蔡坤祥指出,PTC的確也有社群功能,不過目前僅能開放給客戶作為交流之用,不過,PTC會將Creo版本web化,並與Google Search結合,讓使用者可以更加方便。王皓峰表示,達梭系統的SOLIDWORKS社群在全球有超過兩百萬用戶,同?有195,600多個客戶,另有1,180,000的3D活躍用戶。規模和質量是評估社群的重要指標,論壇成員人數多達13萬人,還有大量的社交媒體包括視訊、Facebook粉絲數量、超過600多萬的瀏覽次數,所以這個社群非常龐大,而且是非常具有活力的社群。今井 悟也談到,富士通本身擁有自己的交流網站,大約一年有2000家左右的企業相繼利用此功能,而此交流網站也是富士通直接與客戶交換資訊與情報的重要場所。另外,富士通一年約有兩次在東京、名古屋、或是大阪舉辦研討會,收集客戶運用富士通解決方案的成功案例,並供業界同行一起交換資訊與意見。



圖三 : 由於設計乃至於生產流程,需要透過溝通討論,才能達到密切的配合,網路社群在這方面扮演了平台角色。(Source:www.cad-forums.com)
圖三 : 由於設計乃至於生產流程,需要透過溝通討論,才能達到密切的配合,網路社群在這方面扮演了平台角色。(Source:www.cad-forums.com)

3D列印成CAD業者發展目標之一

至於近期最近相當火紅的3D列印,不論是達梭、PTC與Autodesk等,都在耕耘該領域。蔡坤祥直言,PTC的確在3D列印領域投入相當多的人力與物力,但目前不便透露具體的進展。延續了過去Autodesk在公開場合所談到對於3D列印的期待,唐明德繼續說明,2014年五月,Autodesk推出了免費軟體Spark,後來也投入了1億美金的基金,來協助投入3D列印的中小企業,在美國也開始著手,整合該領域的材料、軟體與硬體等領導業者,希望為3D列印打造一個完善的生態系統,進而產生產業標準,供業界參考。


結論

由此可見,CAD/CAM產業 在主要的市場策略上,並沒有太多的差異,只是在步調或是速度上乃至於結果上,各自有著不同的呈現。但換個角度來看,也因為這些業者採取的策略並沒有太多差異,在某種程度上,先進者就成了被仿效的對象。確定的是,由於這些業者們的努力,使得CAD/CAM產業變得更五花八門而精采許多。當然,這就歸功於它們不斷努力於生態系統、網路社群與雲端運算等的發展,同樣的,短期內雖然看不出太明顯的變化,但長期而言,CAD/CAM會產生什麼樣的變化,值得我們持續觀察。


相關文章
CAD/CAM軟體無縫加值協作
雲平台協助CAD/CAM設計製造整合
2024 CAD的未來趨勢
資通訊技術加持 數位治理加速實現智慧城市
開啟創新:5G與智慧城市的未來
相關討論
  相關新聞
» 台達榮獲「IT Matters 數位轉型獎」肯定 彰顯科技創新與數位轉型成效
» 加速開發電動車流程 富豪汽車採用3DEXPERIENCE平台
» 凌華科技推出具備物聯網連接功能的掌上型無風扇迷你電腦 EMP-100系列
» 宸曜科技與自駕平台開發的知名品牌Tier IV合作
» 宜鼎三大記憶體與儲存解決方案榮膺2025台灣精品獎, 助力AI加速與高效運算、兼具永續價值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5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2048.3.147.67.237
地址:台北數位產業園區(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287-2號A棟204室
電話 (02)2585-5526 #0 轉接至總機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