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最新動態
產業快訊
CTIMES / 文章 /
3D顯示標準現在正是關鍵
百川將匯流

【作者: 朱致宜】   2010年04月07日 星期三

瀏覽人次:【7220】

::正因觀眾需要更新的視覺體驗,制定一套眾人信服,放諸四海皆準的3D顯示標準絕對是重要關鍵。DisplaySearch顯示器技術研究總監Jennifer Colegrove表示,3D顯示能否常保不墜價值,就看相關技術標準的制定細節如何執行,這個階段或許不那麼迷人,但卻能確保3D顯示不會只是曇花一現。



深入常民生活 3D顯示豈可無尺


為什麼制定標準這麼重要,必須先從目前3D顯示技術的分歧說起。



現在,光是「眼鏡式」3D技術就有四種不同格式,並搭配不同的眼鏡。如果把發展時程較為晚些的「裸眼式」3D技術列入討論,那麼排列組合將更為複雜。現在的3D市場就宛若戰國時代一樣,這樣的分歧在技術發展初期不見得是壞事,不同的思考與切入點,確實能夠在競逐中,帶領技術向前突破。



《圖一 3D已經開始走入影音娛樂生活,ESPN宣佈將以3D轉播運動賽事。 》


格式分歧拖累衝刺速度 健康亦堪慮


但是,現在的情形不一樣,3D開始進入消費性電子市場,如果仍然各自為政,恐怕會造成內部虛耗,拖累整體市場向上衝刺的時程。這,也就是Jennifer Colegrove擔心3D顯示只是曇花一現的原因。



還記得上個世紀,JVC與SONY掀起的錄影帶格式大戰?讓少多少人家裡曾經同時並存兩種格式的錄放影機,3D顯示格式的歧異,還可能帶來更嚴重的後果。根據台科大光電所助理教授孫沛立的研究,由於3D影像改變左右眼內聚的夾角,違反人體自然對焦方式,可能會引發頭暈、嘔吐等反效果。



在觀眾個個坐定的電影院中,都有健康疑慮了,如果3D進入家家戶戶的客廳,不同電視尺寸、不同觀影距離與角度、甚至不同觀賞的姿勢…3D顯示器,能夠沒有一個明確的標準嗎?站在安全的角度,3D的所有環節都需要標準,從主流技術規範到顯示器量測標準,以及內容製作、格式編碼,甚至2D轉3D的轉換格式,如果任何一處出了錯,從螢幕中俯衝而出的千軍萬馬,都有可能吞噬觀影者的健康。



軟硬體環環相扣 標準正在制定中


雖然3D顯示技術仍是百家爭鳴,但透過官方或非官方的組織,正在試圖統整在各領域噴發的力量。說句實在話,誰能成功整合3D標準,誰,就可以在未來以影音娛樂為主的市場中稱霸。



顯示器量測標準 雖重要卻持續難產


目前,國際標準化組織(ISO)正在衡量顯示器的光學檢測標準,國際電子標準協會(IEC)也在進行相同的動作,Epson面板開發設計部長濱岸五郎接受《日經》訪問時就說,有了評價顯示器的方法,才能確保消費者使用3D顯示器時受到保護。



已有10年歷史的ICDM論壇,也將3D列入2009年起,著手制定的新版顯示量測標準(DMS3.0),不過,新版本至今尚未出爐,其主席Mr. Joe Miseli表示,新標準在世界各地引起的迴響超乎尋常地熱烈。濱岸五郎綜覽自己超過15年的3D裝置開發經驗,認為量測標準遲遲無法訂下的原因,在於各家意見紛歧,以裸眼式3D為例,有人認為3D顯示器應該重視點數、有人認為解析度比較重要,僵持不下。



想要消費者買單 眼鏡得先統一


此外,3D要走入客廳,以現在的技術而言勢必得搭配眼鏡,但,即使同樣使用快門式眼鏡,眼鏡規格仍然有異。而且眼鏡廠商間的角力也相當激烈,不然,狗仔隊也不用偷拍《阿凡達》導演在首映會力挺RealD,卻在私下場合戴別家眼鏡的畫面了。



觀眾或許不計較電影院採用何種顯示技術,但是如果要他們購買眼鏡,規格絕對是斤斤計較的問題。為了讓3D眼鏡不再各自表述,美國消費性電子協會(CEA)試圖將市面上令人眼花撩亂的眼鏡,整合成兩大類別-「主動式」與「被動式」,設立個別的標準。這項計畫非常有可能成功,因為獲得了業界團體3D@Home支持,提供了3D顯示的多款技術方案,甚至3D內容編解碼方式。制定眼鏡規格表準只是一個起頭,CEA同時也以HDMI規格作為基礎,替3DTV訂定標準。



軟體標準和硬體標準一樣重要


3D@Home協助CEA最大的原因,就是希望3D盡速進入家庭。然而,無論從安全性著眼或考量娛樂性,3D內容都是重要課題,濱岸五郎就說,安全的3D影像觀賞環境必須由硬體和軟體加總評價,如果影像品質不穩,空有很強大穩定的硬體系統,依然會對人體造成影響。美國顧問公司Envisioneering負責人Richard Doherty也說,實作比規劃複雜太多。



正因為3D產業的硬、軟體緊密相扣,硬體需要標準,軟體當然也需要。主導3D內容規格的重要推手,就是美國電影電視工程師協會(SMPTE),結合了晶片供應商、電視、製片業者之力,目前規劃以1920×1080像素解析度、每秒單眼60 frames的規格來制訂「3D Home Master」標準。



《圖二 3D顯示標準進度一覽》


終於有斬獲-藍光3D規格抵定


前頭說了這麼多,全還是「現在進行式」,即使3D問世已久,但要近距離面對消費者,這還是第一回,太多的細節需要解決,而且,龐大的利益分配,也讓技術上可以克服的問題,在商業上煞費思量。



目前,唯一確切已公佈的3D相關規格,就是由藍光光碟協會(BDA)在2009年12月所制訂出的Blu-ray 3DTM,明定未來3D藍光光碟將支援在任何角度均能達到Full HD 1080p解析度的高畫質水準,並需支援任何2D產品播放。此外, Blu-ray 3DTM不對顯示器作出任何規範,也就是說,無論是使用電漿電視或是液晶電視、或者眼鏡式還是裸眼式,藍光3D產品必須能夠相容於任何3D顯示設備。



不過,據說廣播業不是那麼想遵守這項規定,打算採用「half-HD」方案…這下外界質疑就來了,電視廠商願意製造兩種不同規格的3D電視嗎?



3D顯示技術選擇標的-西瓜偎大邊


紛亂大局中,誰能決定格式的最後走向?想抓緊趨勢,選擇最有可能成為主流的技術,比較適宜的方法,是找到強而有力的業界老大哥作靠山。



不過,並非所有喊著要做的廠商都能步入量產階段,甚至不乏壯士斷腕的例子。早在2003曾籌組3D聯盟的Sharp現已轉趨保守;甚至,曾推出42吋裸眼式3D電視的Philips,也因為螢幕外覆蓋的雙凸透鏡成本太高,又苦等不到3D內容立即性的普及,而宣布放棄3D市場。



到底誰才是值得選擇的標的?我們從3D產業跨領域緊密結合的特性檢視廠商們的著力深度,誰能左手抓硬體、右手掌軟體,誰說話的聲音就大些。



決定硬體規格的廠商 也握有決定內容的能力


比較經典的「軟硬兼施」廠商就是Sony。Sony將3D視為終結電視事業部賠錢貨命運的殺手級產品,旗下3D電視預計在今年6月上市,讓Sony信心滿滿的原因,是在於整合能力。



在美國,Sony和影視業者Discovery、IMAX合作,將推出全天候3D電視頻道;之前ESPN宣布將以3D轉播運動賽事,提供支援的也是Sony。而且,Sony影視娛樂公司擁有自行發佈3d內容產品的能力。再說,Sony在今年夏季,也將提供玩家透過韌體更新,免費將PS3升級為3D版本。



如此跨產業的整合,是電視業者汲汲營營的目標,意圖替消費者創造觀賞3D的誘因。Panasonic獨家贊助開設全球性的商業3D電視頻道「DirecTV HD 3D」。針對Sony PS3對3D遊戲玩家吸力甚強,Panasonic則找來在遊戲界廣受好評的NVIDIA合作,藉由NVIDIA所開發的3DTV Play軟體,玩家可將搭載GeForce繪圖處理器的電腦,藉由HDMI1.4介面連接到3D電視。



韓國廠商也不遑多讓,Samsung投資好萊塢夢工廠,LG則選擇進軍歐洲,先和英國電視業者Sky合作,在英國各地裝設1萬5千台3D電視轉播足球賽事,再於歐洲地區成立3D電視頻道。




《圖三 掌握3D硬體標準的廠商,也正在著手掌握各項軟體內容標準。》




市場整合起飛後 錯一步可能死全部


工研院電光所推廣經理蔡雅琦就說,2010年以降,各種格式間匯流的腳部明顯加快,快門式眼鏡已經成為主流。我們可以推斷,第一波進入家庭的3DTV,也將是大尺寸(40吋起跳)、支援Full-HD1080p高畫質,並具備HDMI1.4輸出端子的規格。



至於眼鏡式與裸眼式究竟孰優孰劣,目前還很難下定論。眼鏡式3D技術的確較為成熟,未來數年引領風騷是可確定的。但裸眼式便利性佳,如果日後手機、數位像框…等體積小、移動性強的顯示設備也要導入3D,裸眼式技術後勢就較值得留意,目前則是空間多工式與時間多工式較佔上風。



今年6月,Sony、Samsung 的3DTV即將在台上市;蔡雅琦說,3D顯示的各項標準可望在2012年有所斬獲。3D顯示的確商機無限,也有機會徹底顛覆人類的視聽體驗,但是別忘了,現在正是百川猛力匯流的時刻,想順利航入藍海,記得,河道的選擇已不容出錯。



藉日韓的深厚根基迅速跟上步伐,的確是一種選擇;但是台灣廠商的危機意識必須更強,若不開闢新技術的戰場,很容易敗在「高收益、低毛利」的迷思中。在3D顯示標準尚未制定完全時,即使無法如同大廠闊擲千金進行研發,也應密切注意相關發展、與國際組織密切接觸,甚至也可結盟打團體戰增強力量,或與法人組織洽詢先期研發成果技轉。總之,由於台灣整體產業環境並不齊備,對3D有興趣的台灣廠商別只是悶著頭單打獨鬥,小心一抬頭、商機已過。



相關文章
Sony強力加持!樹莓派發表專屬AI攝影機
機器視覺與電腦視覺技術的不同應用
揮別製程物理極限 半導體異質整合的創新與機遇
AI運算方興未艾 3D DRAM技術成性能瓶頸
NVIDIA人工智慧專家看2024年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關討論
  相關新聞
» 三星發表ALoP相機技術 讓夜拍更清晰、手機更輕薄
» 印尼科技領導者與NVIDIA合作推出國家人工智慧Sahabat-AI
» 艾邁斯歐司朗全新UV-C LED提升UV-C消毒效率
» NVIDIA發表新AI工具 助力機器人學習和人形機器人開發
» NVIDIA AI Blueprint協助開發視覺AI代理 以提高效率、最佳化流程並創造空間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2048.18.188.132.71
地址:台北數位產業園區(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287-2號A棟204室
電話 (02)2585-5526 #0 轉接至總機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