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最新動態
產業快訊
CTIMES / 文章 /
從外而內剖析車用GPS導航裝置
 

【作者: 鍾榮峰】   2006年05月10日 星期三

瀏覽人次:【11522】

車用GPS導航產品的類別及特點

車用GPS導航終端產品是指內裝或放置在車輛上確定定位、結合GPS及行動通訊模組,將位置資訊發送給服務中心的系統終端器。目前車用GPS 導航終端產品主要分為三大類,第一類屬於車廠原裝(Before Market)、搭配GPS的整車導航設備(車載導航機),此類產品系統技術最先進,但價格也昂貴。第二類則是PDA整合GPS的車用導航裝置,此種裝置利用PDA行動手機通訊作為平台媒介,結合GPS與大地資訊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軟體功能,傾向大眾化的價格。第三類則是主打A-GPS功能為主的手機裝置。



《圖一 車用GPS導航機關鍵零組件一覽》
《圖一 車用GPS導航機關鍵零組件一覽》

<註:資料來源:工研院IEK(2006/04)>


按照能否行動攜帶的使用特性,車用導航產品便可區分為內嵌式(built-in)與可攜式(portable)兩種。內嵌式顧名思義便是直接內建於車體當中,透過車體主螢幕顯示相關導航資訊,搭配整車資訊如通訊導航、安全防護、文書處理、影音娛樂、遠端辨識等諸多功能,朝向一體化的發展趨勢;亦是在車載控制區域網路(Controller Area Network;CAN)的架構下,與車體結合為電子系統設備之一,成為正在發展之車用電腦(Car PC)或車輛資訊系統的一部份。因此這種整車GPS導航系統又被稱為慣性導航系統(Inertial Navigation System;INS),主訴求於整體功能的整合效果。


至於可攜式車用導航產品,在車體上主要是利用可拆卸式的車架,安裝於擋風玻璃或是車內其他地方,而並無與車內其他電子系統相連結,因此可攜式主要訴諸於純粹的GPS導航功能,並強調行動方便及價格中道的特色,常被應用在車隊管理、物流業、個人安全、休閒娛樂等層面。也正因如此,可攜式車用導航產品多為客製化傾向,因而廠商的市場佔有率集中度較低。


原裝汽車大廠的車用導航產品當然均以內嵌式為主,但是大部分內嵌式車用導航產品卻是在售後市場(After Market)中載浮載沈,飽受可攜式GPS終端消費產品的威脅。因為汽車原廠生產供應鏈的封閉性,只能讓極少數內嵌式GPS製造商得以打入OEM位置、成為原裝車廠產業鏈TSP(Telematics Service Provider)的夥伴,享有確保生產製造量的穩定性、以及原裝車廠利潤保障的特權。


AM市場端的內嵌式車用導航產品,必須考量到安裝人力成本、備料交貨準時、材料成本價格變動頻繁等變數,還需配合車廠認證(TS16949與QS9000)時間長(4-5年)的特性,所以整體售價更比可攜式產品來得高,不利於瞬息萬變的市場競爭。可攜式在銷售上較偏向於消費電子產品,平均市場價格的差異性較小,與AM端的內嵌式產品相比時,就能夠產生較大的價格落差,例如2005年歐洲AM內嵌式和可攜式產品間就可達70%以上。因此內嵌式車用導航產品假若欠缺原裝汽車大廠生產供應鏈的庇蔭,其實很難長期在市場生存。


朝向模組與接收器發展的原因

再加上由於關鍵零組件GPS晶片多掌握在國際大廠如SiRF手上,所以台灣廠商還是主要瞄準AM端、以低單價、具備陽春導航功能的PNA(personal navigation assistance)為主,作為目前及未來的銷售重點,廠商傾向與通訊系統業者合作開發單機式的車用GPS導航產品。


因此對於台灣廠商而言,具備更大彈性獲利空間的市場端,便是集中在以一般OEM方式生產GPS模組(GPS Module)、GPS藍芽接收器(Bluetooth Receiver)等,或是朝向提供設備後端,例如GPS整套監控系統、加值型圖資整合服務等解決方案之中。這也是為何台灣GPS產業的發展,集中在硬體裝置的GPS模組、藍芽接收器、各類車載機、結合行動電話之PDA與商用車隊管理模式的緣故。


目前包括台灣國際航電(Garmin)、冠天科技(Holux)、鼎天國際(RoyalTek)、環天科技(GlobalSat)、麗臺科技(LeadTek)、正瀚科技、車王電子、公信電子、怡利電子、佳邦電子、天下航太等等,其生產的中下游產品包括嵌入式車載導航機、商用車隊監控定位系統、可攜式如PDA-Based 導航裝置、GPS OEM模組等。


《圖二 手機A-GPS產業相對競爭位置》
《圖二 手機A-GPS產業相對競爭位置》

<註:資料來源:工研院IEK(2005/11)>


2005年台灣GPS產業的成長趨勢可分為幾部份,首先藍芽接收器已完全取代傳統有線G-Mouse的世代交替過程;其二為EMEA(East-Europe、Middle- East、Africa)等新興市場,對於低階汽車導航產品的市場需求,是目前與將來提升台灣GPS OEM成品銷售量的重要市場;其三是包括Garmin以及宇達電通(Mio)等等的自有品牌,開始切入中階汽車導航產品的市場端。不過總的來說,台灣要徹底從AM走向OEM,必須要先克服對特定GPS晶片組的依賴與車廠認證的產業侷限,並且思考如何打進正在進展之GPS模組設計數位化製程All-in-One的發展趨勢。


車用GPS導航終端器之結構

《圖三 全球最小GPS信號導航接收器》
《圖三 全球最小GPS信號導航接收器》

<註:資料來源:Rakon(2006/04)>


車用GPS導航終端產品的主要元件有GPS晶片組、液晶螢幕、陀螺儀(Gyro)等感測器、射頻接收器、警報驅動器、儲存硬體與圖資軟體(如GIS)等等。其功能優劣判準在於多重感測器的整合程度、車載區域控制網路(CAN)、藍芽接收器(Bluetooth Receiver)、提升電磁相容性和抗電磁干擾設計(EMC/EMI)、低耗電功能關鍵元件開發、晶片整合與package技術、提高數據運算處理速度、儲存尺寸微型化與高容量化等。其中陀螺儀(Gyro)、里程表、車輪斷續器(Wheel Tick)等感測器,可以改善在車輛通過隧道、或經過高聳建築物等,GPS信號發生中斷情況時的導航精度。另外為了輔助使用者能夠透過圖資軟體並掌握交通定位資訊,車用GPS終端產品的液晶螢幕較大,約為3.5吋至4吋,未來會朝向5吋尺寸規模發展。


隨著技術日益普及,結合藍芽通訊功能的GPS接收器,亦自2003年下半年陸續問世。接收器在接收GPS訊號之後,經過晶片組數據運算處理,再藉由藍芽無線傳輸的渠道,將處理過的訊號輸送到車用終端器中。因此藍芽是作為傳輸GPS訊號到無線車用導航裝置的輔助功能,同樣的道理也適用於GSM/GPRS結合GPS車用導航裝置的應用上。藍芽接收器通常配備鋰電池功能,較不會因為接收GPS訊號而產生過高的耗電量,加上無須接線,可任意放置在GPS訊號接收良好的位置,因此使用上也比過去必須接線的G Mouse方便許多。(註:GPS 模組整合各類介面如 RS232、USB等而組成GPS信號接收器。早期以RS232為主的GPS信號接收器,因其形狀特徵多暱稱為G Mouse,如今介面型態改以CF、USB2.0、SD與bluetooth為主)。


GPS晶片組訊號處理的特性

GPS晶片組是GPS模組(GPS Engine Board /GPS Module)的主要組成元件,可分為射頻RF(Radio Frequency)與基頻(baseband)兩部分。射頻由低雜訊放大器LNA(Low Noise Amplifier)、前端濾波器、自動增益控制、鎖相迴路以及類比/數位轉換器所組成,已有多家廠商將放大器、濾波器、降頻器、頻率合成器及石英振盪器等整合在一塊射頻晶片上。在基頻部分,則是整合了微處理器(Microprocessor)、記憶體(DRAM、SRAM、Flash)、Power Manager及Clock等。其他還包括數位訊號處理(DSP Section)、天線(Antenna)、輸出入驅動器(GPIO and Drivers),以及微處理器周邊電路(Processor peripherals)等幾個重要元件。


《圖四 行動電話整合GPS晶片方式》
《圖四 行動電話整合GPS晶片方式》

<註:資料來源:工研院IEK計畫(2005/11)>


GPS 晶片組佔整個GPS模組或是GPS接收器的生產成本約30%到50%左右,並且影響GPS 裝置在TTFF(Time To First Fix)的時間長短甚巨,其關鍵重要性不可謂不大。


GPS晶片組品質,取決於如何有效解決高頻訊號處理EMI/RFI(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Radio Frequency Interference),亦即降低傳輸介質上的雜訊,避免造成資料傳輸的不完整,降低傳輸的錯誤率。在商業應用上,GPS晶片組更要顧及軟硬體整合程度的產品性能與成本比例(Cost/Performance Ratio)。


接收訊號的射頻IC,主要功能是將GPS的1575.42MHz信號波降頻到負責訊號處理的基頻IC 。由於GPS訊號頻率來自於距離地面2萬公里的高空,訊號十分不穩定,因此當天線接收訊號後,經過一連串訊號放大、過濾雜訊、降頻、取樣等過程(RF front end),再進入基頻處理部分,將前段取樣的數位訊號經過運算、輸出以便於使用者介面使用。其中 GPS Baseband DSP晶片就是核心元件,負責位址訊號的處理。


一般這樣的晶片設計都會採用Bi-CMOS的製程,因為雙極型電晶體電路能夠輸出較大的功率,且輸出的失真度也較低,因此具備高速處理類比信號的特點。再加上CMOS能夠在較低的電壓情況下運作,易於微型化達成高密度化,能夠滿足GPS Bi-CMOS晶片設計的重點需求, 兼顧快速、高增益、高驅動力、低寬頻雜訊和CMOS的低功耗、高密度等好處。不過正因如此,電路製程較為複雜且製造不易,產量較少、製程較長、價格較貴。


影響GPS訊號接收的因素

《圖五 DE-GPS傳輸示意圖》
《圖五 DE-GPS傳輸示意圖》

<註:資料來源:Mitsubishi Electric Research Laboratories>


就接收器而言,GPS訊號是按照直線傳輸進行來接收。但由於GPS訊號是以廣播傳輸,採取偽距(seudo Range)大圓在3D空間立體定位、測算出距離位置線輸出正確位置的方式,因此無關使用者是否採取直視線(line of sight)接收位置,所以,GPS訊號定位本身只需1秒便可完成。至於會限制GPS訊號接收、干擾影響、定位失誤、延遲定位時間等的主因,如下:


  • ●人為建築物如一線天等因素受限(signals blocked);


  • ●抗UV的汽車隔熱紙影響立即實況收訊( pick up);


  • ●系統雜訊干擾(system noise);


  • ●大氣層粒子影響(ionospheric effects);


  • ●環境多重反射干擾(multi-path);


  • ●TTFF(Time To First Fix):由GPS接收器的現在時間,所推算星曆資料(所有衛星的軌跡資料)製作時刻的參考時間(ephemeris)是否過期;亦即GPS接收器於冷開機狀態下(Cold Test)開機後完成第一次定位所需時間的長短;


  • ●幫助GPS關機的時間計數器RTC(Real Time Clock)溢位造成時間喪失;



基於上述因素,GPS導航裝置能夠在30至40秒其間完成定位已是非常迅速,目前一般定位時間大約在60秒上下。


車用導航電子地圖的應用趨勢

車用導航電子地圖的應用模式主要有以下二種:其一是GPS單機定位結合向量電子地圖。此系統是根據目標位置與GPS所量測車體現在位置之間的距離差距,自動計算並顯示最佳路徑,利用多媒體影像顯示,提出引導使用者到達目的地之最佳解決方案。不過製作向量地圖資料庫需花費很高的成本。其二是GPS差分定位(Differential GPS;D-GPS)結合向量電子地圖。亦即利用上述之偽距差分技術,藉由通過固定站與移動車體之間的兩台GPS,可使定位精度達到1至3公尺誤差範圍。這種採用雙向通訊方式的定位技術,便是車體自動導航系統的一環,可將移動車體上的GPS定位結果準確即時地傳送到控制中心,在電子地圖上顯示出來,幫助交通網絡監控指揮系統的架構。


在上游的歐美導航圖資市場,大部分由Tele-Atlas與Navteq兩家所主導,亞太圖資市場的供應鏈較為封閉且複雜,例如中國圖資市場受到政府的極力保護,目前僅有8家本土業者擁有製造與銷售圖資的專利權,分別為北京四維圖新、上海暢想、北京高德、北京靈圖、北京瑞圖萬方、凱利德、武漢吉奧及易圖通。


圖資軟體如歐盟、中國、北美等,常用 NAND Flash記憶體儲存,容量都在1GB到2GB左右。


GPS模組需克服的技術問題

GPS模組能夠提供定位服務、自動緊急電話、先進FCD(Fuel Cut Defenser)、On-Board、Off-Board、自動FCD傳送、智慧交叉控制、車間危險警告、自發性ETC等衍生性服務。但因為晶片模組要扮演整合無線通訊傳輸與接收GPS衛星定位訊號的雙重角色,因此整個晶片模組設計會特別注重運算和整訊的功能。不過若要在可攜式裝置中特別內建GPS晶片、進而具備衛星導航功能,其與無線通訊之間的訊號干擾、耗電量、微型化晶片設計等課題都需逐一克服。



《圖六 A-GPS運作示意圖》
《圖六 A-GPS運作示意圖》

<註:資料來源:Motorola;工研院IEK>


首先,接收器的靈敏度是車用GPS導航裝置能否勝出的重要關鍵。為了改善這個問題,相關各家廠商無不在RF IC及追蹤導航演算法上力求精進。當然也有越來越多的廠商與行動通訊網路(如GSM/GPRS、bluetooth 或是Wi-Fi HotSpot等)相結合,提供輔助導航功能(如A-GPS、Cell-ID、E-OTD等等),使GPS接收裝置在室內依然具有定位效果。


再者,功率消耗過高更是可攜式車用GPS導航裝置的致命傷。為了有效清晰接收GPS訊號,一般而言,GPS接收器普遍耗電性仍相當高。當PDA搭配插卡式或背夾式GPS接收器時,如果不外接電源,其連續運作時間大概只有1至2小時,因此一般而言都在車上插電使用,也因此耗電問題,故無法常做到步行時的行動定位。其中的零組件關鍵便在於,微處理器(Microprocessor)與低雜訊放大器(Low Noise Amplifier;LNA)之間的矛盾(亦即低功耗為前提,整訊功能強、運算能力便需降低,反之亦是)、以及低耗電與高感度之間的矛盾,才是設計研發成本常常隨之加高、卻亦不能有效解決的因素所在。


此外,GPS接收器的尺寸大小亦牽涉到機體能否微型化的難題。一般的GPS接收器必備元件再加上其他週邊電路後,尺寸僅約略比一般名片稍小些,但完全不能符合未來可攜式GPS導航裝置微型化的需求,以致GPS模組製造商與研發設計人員必須精簡其他元件功能,而使GPS裝置內容常陷入「陽春型」的窘境。


當然,最後在市場上,車用GPS導航裝置必然要滿足消費大眾對於價格普及化的要求;同時GPS模組與車用裝置相互搭配的介面表現,必須具備簡單操作、易親近、語音驅動等方便特性,才能在銷售量上持續成長。未來具備雙向通訊功能的GPS產品價格能否降低,將成為未來車用GPS導航裝置市場能否再度擴張的驅力。


相關文章
從定位應用到智慧醫療 藍牙持續擴大創新應用領域
多協議通訊系統提供更豐富的使用者體驗
使用黏合對乙太網路纜線在惡劣環境中維持連接
為大功率三相 AC 馬達選擇和應用機電接觸器
先進電源的便捷設計方法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關討論
  相關新聞
» 宜鼎攜手研華 以MIPI相機模組為AMR提供高效機器視覺應用
» NETGEAR引進Wi-Fi 7無線路由器 發揮AI平台最大效益
» 宜鼎全面擴充邊緣AI智慧應用與智慧儲存
» 宏正AI創新連結浸體驗 COMPUTEX 2024展示賦能應用方案
» 遠傳電信營運每年減碳5萬噸 獲施耐德電機永續發展影響力獎肯定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2048.3.145.59.244
地址:台北數位產業園區(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287-2號A棟204室
電話 (02)2585-5526 #0 轉接至總機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