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年多前,台灣的企業還只有九十多萬家,但到現在光是中小企業就已超過一百零二萬,試以三萬六千平台公里的土地面積來一除,平均每平方公里有近三十家企業,若再扣除幅員廣大的山地、農地和住宅等面積,每平方公里應不下百家。想像一下,台灣人商場與生活的界限可真是緊密。
這一百零二萬的企業,還是指實體流通的公司,尚未包括如雨後春筍冒出的網路公司。當網路興起,企業的經營似乎產生了很大的變數,在不久前所看到的是電子商務當道,網路公司經營B2C可望反虧為盈,實體公司導入B2B則有利於提升市場反應能力。其實這都是無可置疑的優勢,但在目前的企業市場卻似乎呈現了較為冷淡的現象,這當然和美國股市的表現有直接的關係,網路應用的大勢不可擋,可是總有盤整的時期。
事出必有因,網路公司的問題在於B2C EC帶來的獲利不如預期,而使得燒錢的行為欲罷不能。除了消費習慣外,金流與物流環境的不成熟是主要的瓶頸,而能提出解決方案的銀行、物流商或相關技術廠商,可望是下一波的明星產業。至於傳統實體公司,尤其是中小企業,問題在於缺乏技術和觀念,網路公司當紅時可能還會感到威脅而發奮圖強、吸收新知,甚至願意多投些網路經費,但當網路公司進入盤整期,傳統企業會不會看緊荷包,先再觀察觀察再說呢?
...
...
使用者別 |
新聞閱讀限制 |
文章閱讀限制 |
出版品優惠 |
一般訪客 |
10則/每30天 |
5/則/每30天 |
付費下載 |
VIP會員 |
無限制 |
20則/每30天 |
付費下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