臉書創辦人祖克柏曾經說過一句話,他說「和非洲死了一群人的新聞比起來,你家門前死了一隻松鼠的消息更能引起你當下的注意。」也許這並非當初觸發祖克柏開發臉書程式時的發想,但在一定程度上,它暗示了臉書發展的可能依歸。另一方面,搜尋引擎巨人Google獨霸武林,發展高度智慧的個人化資訊服務,他們的下一步甚至希望發展「自動引擎」,它比你更瞭解你自己,能猜出你「即將」輸入的文字。
據傳,這兩大網路巨人現在進入商業肉搏戰,臉書向Google的主管挖角,Google則努力編撰類似臉書的社交程式。然而,這兩個新媒體巨擘在爭什麼,多數人是看得一頭霧水。畢竟,「Goole以回答問題為職志,臉書的核心宗旨則是幫大家和朋友搭上線。」而這兩家公司的利潤來源是同一種:目標集中、高關聯度的廣告。但是面對同一個使用者,這兩家公司的見解卻大相逕庭,一個是認為「符合點擊行為的身分」,另一個是「符合分享行為的身分」。
但無論誰長誰短,他們都在運用一種過濾罩,來形塑我們的世界。本書的英文書名The Filter Bubble(網路氣泡),意指網路未來的資訊正在以這種過濾方式對我們造成潛在的危害。作者在本書中就是圍繞著這樣的概念主軸,展開精采的探討與揭示。本書作者,透過深入的觀察與探究,挖掘出關於「資訊」的處理可能對社會或個人的影響,提出了相當耐人尋味且發人深省的見解。
...
...
使用者別 |
新聞閱讀限制 |
文章閱讀限制 |
出版品優惠 |
一般訪客 |
10則/每30天 |
5/則/每30天 |
付費下載 |
VIP會員 |
無限制 |
20則/每30天 |
付費下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