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在電子產業的市場嗅覺一向能與全球同步,因此,當多數人集中火力於手機、數位家庭等數化位消費性電子(DC)的卡位戰時,更有一群人已戮力為下一個商機展開佈局,而其中的一塊迷人的大餅即是年產量達數千萬輛、每輛車中用掉上萬個零件的車用電子市場。
在汽車零件的市場,電子設備替換傳統設備的趨勢已發展多年,但這一直是屬於汽車產業的專業領域,例如汽車電子控制系統中的動力系統、底盤系統或車身系統等,對一般的電子廠商來說,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一塊市場。然而,當電子產業中的網路、通訊和DC等浪潮也襲捲向汽車產業時,車用電子的需求已擴及「通訊」、「導航」、「娛樂」和「安全」等多面向的領域。
這些領域的可行應用模式仍然在摸索的階段,充滿了天馬行空的想像力,同時也潛藏了無窮的商機。當無線網路、GPS系統與汽車駕駛資訊系統(Diver Information)結合時,就能提供免持通訊服務,如免持電子郵件存取、即時的路況報導,甚至是生活性的餐廳或表演的訂票服務,以及安全性的車內緊急呼叫(in-vehicle E-call)等,而這就是車用電子市場中所謂的Telematics服務。
在這個模式下,不但能讓一輛車的附加價值提升、產品差異性拉大,也能讓車廠追尋多年的轉型夢想成真,一舉從製造商提升為資訊服務業者,坐在家裏就能收取車用無線服務的定期費用。最早推出的車廠是通用(GE)汽車,GE早在八年前(1997年)就已將摩托羅拉無線通信模組、車輛定位(GPS)技術及服務中心整合在一起,率先開啟OnStar服務,到去年(2004年)時其會員數已達200萬,預估今年將成長250%,達500萬用戶,而年營業額將可達18億美元。
其他車廠當然也不落人後,前撲後繼地投入了這個市場,包括:福特的Wingcast服務、賓士的Comand系統、BMW的I Drive系統、TOYOTA 的Monet服務、現代起亞汽車的ATOM服務和大宇汽車的Dream Net服務等等。由於各個區域的民情有所不同,所以在美、歐、日、韓所推出服務內容也各有差異,不過,可以肯定的是,這些服務都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而且它們目前多是頂級車專屬的附加服務,尚未廣泛推展到所有的車種當中。
從各家分析公司的數據,我們可以得到更清楚的市場印象。根據拓樸產業研究所(TRI)統計,2004年,一輛新車僅裝配1518美元的電子產品,到2008年預估將有1882美元,年複合成長率達到5.5%,而2004年全球車用電子市場已達1224.61億美元,約為筆記型電腦市場的兩倍。此外,根據美國Strategy Analytics預測,到2006年時,配備Telematics終端機的汽車數量將占世界汽車總產量的50%左右。
台灣在汽車市場的起步雖然較晚,但在技術匯流的大勢下,從資訊與消費性電子的開發實力和價格優勢切入,台灣廠商在車用電子市場的潛力卻也不容忽視,未來的表現相當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