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南宋理學大家朱熹的七言詩《觀書有感》,將研究學問的心得與自然風光合而為一,寓意深遠。詩句裡說,池塘裡的水清澈如鏡,就能映出蔚藍的天、潔白的雲;而這小小的水塘為何能保持清澈?自然是因為它並非一灘死水,而是有來自山巔地底的湧泉做為源頭;以此比喻做學問,人也是必須不斷地吸收知識、時常思考,才能擁有一顆清晰明辨的心,對於這個花花世界的一切事物具備客觀的辨別能力。
身處數位時代的我們,最常思考的就是數位與類比、虛擬與真實、科技與自然,這些事物不管他的表像為何,具不具備結結實實的型態與重量,但確實都同時存在我們的週遭,都是某些感官可以感受的到的,從這個角度看,沒有什麼是虛擬的,所有這些都是自然的,之所以在某些觀念上覺得那些是相對的、衝突的,都是因為沒有保持澄淨的心。
也就是說如果沒有讓心澄淨,自然就會產生許多衝突、失衡、對立的現象,就像對一個心靈常保活水灌溉的人來說,徘徊在天上或倒影中的天光雲影,哪一個才是真正存在的根本一點都不重要,重點或許在於抬頭與俯視之間的感受差異罷了;或者一個心靈渾沌、心胸閉塞的人看到同樣的景色,會產生「天光雲影共徘徊」的感受嗎?朱熹眼中所見與其他人並無不同,差別就在心境,也是因為有著清清澈澈的心,才會有這樣精采、深刻的體會。
...
...
使用者別 |
新聞閱讀限制 |
文章閱讀限制 |
出版品優惠 |
一般使用者 |
10則/每30天 |
0則/每30天 |
付費下載 |
VIP會員 |
無限制 |
25則/每30天 |
付費下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