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隸屬行政院國科會,後改為財團法人的國家實驗研究院旗下奈米元件實驗室(NDL),於10月下旬舉行主任交接儀式,擁有瑞典林雪平(Linkopings)大學材料科學博士學位、並擔任該校物理與量測學系教授的華裔奈米科學家倪衛新,接掌NDL第五任主任。
據媒體報導,旅居瑞典二十多年、為瑞典公民的倪衛新在學術研究領域的的專長與成就無庸置疑,但在遴聘的過程中卻產生了一些爭議,只因為他是在上海出生、成長,直到自復旦大學畢業才赴海外深造的「中國裔」學者;於是大部分媒體處理這則消息的方式是凸顯這位科學家的血統,而強調台灣出現第一位中國出身的國家實驗室主任,這個有趣的現象頗值得玩味。
近幾年來中國大陸的改革開放與快速崛起,讓全世界都對這個原本封閉而守舊的國家另眼相看;中國的龐大市場潛力與低價人工吸引全球產業蜂湧而至,但中國官方政策的強勢與陰晴不定、中國優秀人才的競爭,卻也讓多數投資者與鄰國感到不安與威脅──其中與中國恩怨糾葛大半世紀、只相隔一道窄窄海峽的台灣,尤其是心情更加複雜的一個。
兩岸之間難以釐清的歷史淵源與日益密切的經貿往來是不爭的事實現況,但長期的政治隔閡與雙方政府、人民意識型態的迥異,卻讓這兩個文化與血緣如此接近的地方對彼此充滿猜忌與敵意;這些負面情緒也許是潛在的、也許表露於外,程度亦有深有淺,對於位處在面積比較小、人口比較少、當前在國際上的地位又相對較劣勢的台灣民眾來說,更是幾乎成為一種反射性的思考模式。
在許多台灣民眾的認知裡,“中國”這個名詞充滿了一些負面的刻板印象,這些印象除了來自中國政府在國際間不斷找機會打壓台灣政府的負面消息,也來自部分在中國投資的台商生意失敗、甚至遇害身亡的悲劇,但其實也許有大部分純粹就只是刻板印象,並不源於任何人們的親身經歷。
於是,台灣對中國的不信任感幾乎存在於任何一個領域,不管是來自中國的人、事、物,台灣人總是戴著一種特殊的防衛眼光來解讀,而同樣的對象若來自其他國家,卻也許是完全不同的情況,甚至不同語言、種族的金髮碧眼歐美人士,反而還讓比同文同種的中國人來得讓台灣民眾覺得可以信賴。這樣的心態實在無可厚非,但是也應該逐漸有所調整了吧...
就像是電腦大廠宏碁已確定將延攬義大利籍的Gianfranco Lanci擔任集團總經理,市場聽到的正面評價就不少,甚至稱許宏碁往國際化邁進了一大步。而用同樣開放的心胸來看,國家奈米元件實驗室的瑞典籍中國裔主任,將以其專業與學識為台灣的半導體人才培育與技術研發帶來怎樣的新氣象值得期待,我國的國家實驗室拋棄對中國的成見而延攬來自對岸的優秀人才,更是值得鼓勵的好事。
面對中國這頭還摸不清楚脾氣的猛獅,的確是小心為要,但台灣也別再太過於恐懼了...該擔心的應該不只是獅子會不會撲上前來,而是我們手裡握了多少有利的武器足以保護自己。(鄭?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