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顆只有0.4mm×0.4mm×0.06mm的體積、接近粉末狀的IC可以吞進肚子裡嗎?照理說,要把那樣一個微小的物體嚥下喉嚨,對任何人來說都是毫無困難的動作,甚至一點感覺也沒有;但是這會不會對人類的健康造成威脅呢?在日本半導體大廠日立製作所(Hitachi)與瑞薩科技(Renesas)合作研發的的RFID晶片“μ-chip”記者說明會上,日立事業部長井村亮儘管對自家產品的性能與輕薄體積十分自豪,卻也表示因為沒有進行過任何相關的實驗或測試,他無法對於以上的這個問題提供明確的答案。
問這樣的一個問題似乎很蠢──人怎可能莫名其妙去吞IC?在一般大眾的印象裡,IC仍是距離日常生活十分遙遠的科技產物,不管半導體製程進展到深次微米還是奈米等級,都非切身相關。但是當科學技術不斷進展並試圖發揮其“改善人類生活”的原始立意,人們再也不能認為IC或是半導體製程屬於另外一個世界,而必須去了解這些科技產物可能產生的一切影響,包括正面的與負面的。但或許是產業界為掌握商機總是「報喜不報憂」,很多便利科技的負面消息總是比正面消息來得多很多。
以目前最熱門的奈米科技為例,雖然此類微小化技術將為人類生活創造許多福祉,可讓電子產品的體積縮小、功能更高,或是在醫療領域可以達到摧毀癌細胞或是修復人體器官損傷的目的,但已有科學家提出警訊表示,奈米科技製造過程中可能產生的一些污染與毒物,也有可能會對地球環境與所有生物帶來難以估計的損失與生命威脅。然而,人們對於「奈米」的特性與優勢其實了解得很少,有的也只是各相關技術或產品業者所聲稱的各種神奇效能或是龐大商機,遑論連目前的科學界都所知有限的任何負面影響。
國際性期刊《科學(Science)》近期針對奈米科技所進行的一篇專題報導即提出了這樣的憂慮,並把進展迅速的奈米科技比喻為一列飛快的火車,而指出投入了大量資金的相關企業若希望能有所回收、避免這輛火車不“出軌”,更應該確定奈米科技的安全性,甚至進一步將相關訊息透明化,才能消除社會大眾對此一新科技的各種疑惑;根據該報導,目前美國的官方、學界與產業界奈米研究單位,已經在積極著手進行對奈米材料的各種毒性研究與環境影響評估,以確保此一起飛中的技術不會在剛開始就“誤入歧途”,在未來成為地球生態環境與人類生存的一大威脅。
新科技就像是一柄有鋒利兩面刃的武器,使用者總是必須充分熟悉其使用方法與特性,才能發揮武器的最佳效能。對於武器,一般人若不會因為不了解所產生的恐懼而拒絕接近,就是往往會因為使用不當而傷害自己;前者絕對是業者為保有市場而不願意見到的狀況,避免後者則是所有地球公民的共同責任,而這也是政府在制定科技政策時不可忽視的關鍵重點之一。所以,關於RFID晶片能不能吞進肚子裡的這個問題,絕對不是一個無厘頭的玩笑話,業者甚至應該努力去找出解答;很難說人們有一天是不是得吞下IC,就算那不是必須,每一個人還是有知道其後果的權利。(鄭妤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