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最新動態
產業快訊
CTIMES / 文章 /
老照片訴說新故事
 

【作者: 李士傑】   2004年05月26日 星期三

瀏覽人次:【4491】

我好久沒有收到電子郵件這麼感動了。尤其是在我使用多年的電子郵件信箱早已正式被垃圾郵件攻陷、朋友們不再轉寄心情、轉而透過部落格、IRC 與 MSN 互通聲息的時代。「以前收到不認識的人寫的電子郵件,還會很有興趣、好奇地仔細閱讀一番;如今一打開信箱,第一件事就是把所有不認識的人寄來的信件通通刪除,」我的朋友這麼地說。上次我寄給國外一位朋友的朋友一封自我介紹與互相認識的電子郵件,那封信足足躺在他的 SPAM 信件匣中兩個星期以上。如今,我們穿過了垃圾郵件暗殺程式、信件過濾程式、代理人驗證系統等重重考驗,捎出的訊息才會送到對方的眼前。


讓我感動的是一封封新竹社區大學學員寄來的電子郵件。這些 email 其實不是信,而是新竹「青草湖、風城、香山」社區大學「風動電腦研習社」的督導訓練作業:「老照片說故事」。學員們在歷經艱難辛苦、篳路藍縷地學會設定電子郵件信箱,加入郵遞論壇之後(還記得你第一次弄懂 email 設定時的心情嗎?),發出測試信件,開始撰寫上課、聽演講、戶外教學的心得報告。一篇篇或短或長的文字飄落在收信匣裡,先是短短地、然後慢慢增加長度和內容。然後就像是默片突然「現聲」、黑白片瞬間刷上色彩一樣,學員們辛苦掃描的老照片、與講師要求兩百字左右的故事陳述,讓我掉入他們的故事裡。


實際看到照片時,想法念頭就瞬間跳出來。舉例來說,班代 Amy Chen 的故事是她三十年前坐在青草湖畔的一台摩托車上,擺 pose 拍下的倩影。照片中的年輕女士,看起來就像是當年隔壁班的同學一樣年輕、神采奕奕。照片中的主角,當時在想什麼?挑選照片來說故事的人,一定是一個很特別的人。月雲大姐寫的故事,則是四十年前的洋裁店老師與學生的合影。長髮過腰的洋裁老師,剪短頭髮前決定去照相館留下紀念,沒有想到四十年後可以用掃描器與電子郵件跟朋友分享,讓這個故事在遠端收信者的心裡重生。


青草湖社區大學主任 Apple 轉寄出來的信件裡面這樣子寫著:「這是青草湖、風城、香山社大『風動電腦研習社』的楊月雲班代(yueyun)的『老照片說故事』,她已經有孫女的孫女,但是電腦、數位相機、掃描器一樣用得嚇嚇叫,無人可擋。社大的女性學員,不只佔有半邊天,她們佔有3/4以上的天空,是社大、社區公共事務茁壯的主要力量!」我想到的是她們的故事不僅僅激勵社大的朋友尋找自己的照片和故事,更讓偶然拜訪參加他們上課的我感動。因為有這樣一堂訓練她們使用資訊工具的課程,使她們能夠開始述說照片裡面的點點滴滴:一次又一次、一封信又一封信,故事的輪廓越來越清晰,歷史的光暈淡淡地籠罩在使用自由軟體 gimp 與 pixia 編輯的老照片上。


因為跟校園自由軟體應用諮詢中心(OSSACC)的陳貴成營運長一起拜訪新竹的青草湖、風城、香山社區大學,讓我有機會旁聽社區大學中叫好又叫座、由鄭錦德老師教授的「社區網頁製作與網站管理」課程。在親切的鄭老師所帶領的課程當中,我們認識了課堂上的助教與學員,他們正是這些老照片的主人。雖然我無法全程參與遠在新竹的訓練課程,但是當收到他們的 email 時,娓娓道來的涓流心情我卻也能在螢幕前感受到。


電腦與網路不僅僅是科技新貴的銳利武器、知識菁英的伸展舞台,也是一般人表達自己與編織互動的媒介,甚至是弭平種族偏見與衝突的「大和解空間」。這讓我想到一個由英國的藝術家團體:「雜種」(Mongrel)所製作的圖像故事管理系統:九宮格看圖說故事(Nine(9), http://www.waag.org/)。和網路黑客/駭客們所熟知的 Slashdot 網誌網站所不同的是,這個網站的故事不是以文字內容為主,而是以九張照片為一組的「圖像」(地圖 - 影像/map - image):作者稱之為知識地圖(knowledge map)。進入這個網站你將不會發現習以為常的網站樣貌、工具列與下拉式選單。為了要讓觀眾有直接的感受,作者葛拉漢(Graham Harwood)用 Javascript 建立了一個只需要移動滑鼠與注意游標就可以暢行的相簿世界。這些相簿九張一組,講述一個故事,每一張圖像裡面又切割成為九區,分別可以安置文字、圖像、聲音、視訊,以及在知識地圖中間穿梭移動的超連結。總共有九九八十一塊熱區(hot areas),每一個影像之間有各種變化的可能。


《圖一 九宮格看圖說故事範例》
《圖一 九宮格看圖說故事範例》

葛拉漢與其他的「雜種」藝術家運用這套系統,在都市中舉辦說故事的工作坊。在阿姆斯特丹,他們教當地的社區民眾與新移民利用這套工具,講述自己家庭生活的故事。帶著自己的九張照片,每個人可以選擇在別人的故事旁邊定居,讓彼此成為更大的故事裡面的街坊鄰居。照片裡面暗藏著連結互相串門子,也許回到每個人來自的地方,也許是祖先的家園,也許是記憶中的場景。有些則是串連著未來:孩子在幼稚園中追逐的身影,經過身旁而進入另外一個家庭故事裡頭。同樣是女性的照片,我看到他們的故事在不同的脈絡裡面接合、匯融在一起。


資訊系統不是只是冷冰冰的系統,裡面也可能創造出詩意的可能。她的潛能正如我們身旁的人們一樣,網路與資訊則可以跨越落差的鴻溝、當作橋樑銜接世代距離,弭平差異縫合創傷的工具。(作者為網路文化觀察家,ilya@iis.sinica.edu.tw)


相關文章
感測器融合:增強自主移動機器人的導航能力和安全性
生成式AI為製造業員工賦能
IEK CQM估製造業2025年成長6.48%
智慧建築的新力量:從智能化到綠色永續
實現AIoT生態系轉型
相關討論
  相關新聞
» 仁大資訊Booster5讓小店家也能做在地行銷
» 中國國家郵政局:春節京東物流量佔比最大
» 貿協攜eBay打造臺灣館助MIT產品跨境銷全球
» 京東攜手Intel建立數字化零售聯合實驗室
» 2017 Q1台資安設備成長5.5% IDC:政府、教育與銀行產業需求強勁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5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2048.18.191.205.149
地址:台北數位產業園區(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287-2號A棟204室
電話 (02)2585-5526 #0 轉接至總機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