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的舊電腦,比十七歲的駭客,更值得您擔心。」這是Intel(英特爾)最近在平面雜誌上刊登的廣告,生動斗大的標題吸引讀者的目光,但是代表的意義是什麼呢?三年的舊電腦與十七歲的駭客之間究竟有什麼樣的關係,值得放在一起比較?原來一台三年的舊電腦對於數位資料的保全,較一台被十七歲駭客入侵,所造成資料的損害更為嚴重。
Intel的廣告文案是這麼說的:「沒有任何事比您的機密資料受到毀損更具破壞力,而您的舊電腦,可能是企業安全保障中最脆弱的一環,新的電腦擁有先進的作業系統安全功能,藉由含XXX處理器,安全防護軟體能夠天衣無縫地在背景執行。......。所以,如果積極提昇生產力及安全性是企業的首要目標,您也該同時汰換企業中過時的電腦。」文案提到的情況,對於使用電腦已經很長一段時間的人來說,相當有說服力,想信也是許多人都遭遇過的情況。
在數位化時代,我們將所有的訊息都用0、1來代替,也確實帶來了許多便利,包括複製與保存的方便,然而這兩大便利性,也帶來許多爭議與問題,數位化的時代我們利用「Copy」這個指令,將大量的訊息複製,但是衍生了著作權與使用者付費的問題,至今仍是一個難解的問題,各種爭議還是沒有一個完全統一的準則可以依循。
而保存的便利,在所有訊息都數位化之後就不會失真,在類比時代時間是訊息保存的一大殺手,經過時間的摧殘,字跡會模糊、相片會泛黃而影像會失真,但是數位訊息則可以永久保存,不管時間經過多久依然「歷久彌新」,0還是0、1還是1,所以解讀出來的訊息並不會有所誤差。但是在數位化發展了幾十年之後,Intel的廣告內容卻讓我們直覺:這是怎麼回事?一台使用了三年的電腦,對於三年前資料的保全能力,竟然會如此薄弱?
進一步解讀這個訊息,Intel告訴我們:如果一台電腦已經使用三年還不汰舊換新,就不要期待它能繼續完整的保留你的數位資料。對於已經數位化越來越徹底的我們來說,這真是一件可怕的事,所以我們必須不斷地跟上最新潮的數位化腳步,不斷的Update──無論是軟體或硬體,才能有機會繼續保全我們的數位化資訊。相信很多人也都同意,如果現在我們的手中有一片老舊的5.25吋磁片,或是有一封Netscape格式的信件,好像已經很不容易再找的到可以認識他們的軟硬體了。
所以,其實我們必須要相信,考古學在未來的很多年以後,仍然有相當的存在價值。想像一下,過去考古學家挖到的那些文物都是實質的東西,而未來的考古學家只能發現一段段不知所云的「0、1」,最傷腦筋的是,如何解讀這些看起來完全沒有意義的訊息,因為沒有人知道怎麼判讀,考古學家甚至必須製造出當時的判讀儀器才有解讀的可能。因為在數位化時代,以10倍速發展的各種號稱更新、更快、更好、更便利的軟硬體技術,只是在不斷地創造新的數位資料,對於訊息的保存其實沒有太大的貢獻,其這方面的能力甚至還遜於過去的類比時代。
所以,在多數高科技軟硬體廠商,每天都不斷藉著新技術、規格的推出,淘汰舊技術,以維持市場與自身成長動能的同時,是不是也應該在現有的數位技術、規格的耐用性上頭,做一些更長遠的規劃與努力。不要讓消費者在接受廠商所謂更便利的新興數位技術之後,就必須要被迫完全拋棄舊有的,否則就會被數位化的浪潮給淘汰、淹沒。(廖專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