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化的趨勢下,有關知識與開放的議題,可以說是不絕於耳。通常這兩個議題都是被個別所討論,然而你可能不知道,其實知識與開放之間存在著微妙的關係。也許一般談到知識的時候,都會說知識必須開放與分享;談到開放的時候,又會說必須要知識創新才能夠保持競爭力,但這並沒有觸及到問題的核心。
真正來說,隨著知識層次的增進,自然產生進一步的開放力量;而所謂開放,如果沒有知識的內涵,那又不是真正的開放;更重要的是,增進知識的方法,就在於不斷地「打破」與「放下」,而後才能「開通」新的知識境界。
當然,首先必須將知識的定義弄清楚。簡單而言,知識就是一個活活潑潑的生命個體。因此知識本身有生有死,今天的觀念可能推翻昨天的見解,明天的遭遇又可能再打破今天的看法,這雖然只是小知小識的進展,不過這樣活活潑潑的人也不多見,大部分人反而由於資訊的發達,而產生一些小聰明,且在小鼻子、小眼睛的陰影下,總是長戚戚地阻礙了知識的進展。
能夠從小知見一件件地開通也是好的,因為小知識累積多了也可能促成大知識。不過大的知見就很難放下,通常抱持成見至死不渝者有之,江山易改本性難移者有之,至於明知故犯且重蹈覆轍者更等而下之了。所以知識就是這麼樣活潑地的生命,沒有「大死」一番很難有所成就,所謂「不是一番寒澈骨,焉得梅花撲鼻香」就是這個意思。「大死」就是要「打破」或「革命」,才能產生新的氣象;「大死」也可以說是要去「格物」才能「致知」。
所以我們才說沒有知識作為內涵的開放是有問題的,是無法通過檢驗的假開放。舉個例子來說,一個小孩子偷偷拿糖果要吃,於是伸手到糖果罐中抓一大把準備大快朵頤,誰知瓶口太小,握著大把糖果的手硬是無法拔出來,小孩子無知又不肯放手,於是吃不到糖果,又被父母逮個正著。上面的故事,通常我們都會說這是一個貪心的小孩,可是從另一層面來看,這個小孩倒還蠻老實的,只因為無知才不懂得放手;但如果另一個小孩耍聰明,知道要放下一些糖果,手才拿得出來,於是分好多次拿,最後把整罐糖果都偷吃完了,又如何說呢?
現在社會充斥著許多知識的假象,就像那位聰明的小孩一樣,讓人以為他們有知識又開放,其實他門是一群懂得偽裝又真正貪得無饜的人。因為具知識者,應該是知道自己該拿多少就拿多少,同時還能夠想到別的人也要吃,甚至把自己多餘的分享給別人。所以從另一個角度看,開放是一種對自己的要求,不能只要求別人開放,而自己卻保守執著、巧取豪奪。因此,所謂開放實在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相當困難的一件事!但不開放又不行,不開放會走向生命的死胡同、知識的象牙塔,。
Internet精神是最好的開放範例,在開放建構標準的背後正是一種知識文明,創新知識在這裡得到揮灑的空間,於是讓Internet蘊含了無限的可能與無窮的希望。某方面來說,Internet就像一個聚寶盆,你投入什麼就能回饋什麼,而且越聚越多,生生不息。但也有人只要求他人在Internet上要開放、多付出,自己卻只會攫取與暗藏,假網路開放之名,而行偷雞摸狗之事,這樣的人多了,久而久之,Internet也會邁向蕭條萎縮,成為聰明小人之淵藪。還有一種人專門好大喜功,卻沒有什麼知識內涵,因為不能站在現實的基礎上去處理問題與應用知識,則若大的資訊、資料又有何用?Internet將成為這些人不歸的航程、葬身的墓場。唉,知識與開放何其兩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