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最新動態
 
產業快訊
CTIMES / 文章 /
車聯網大道之行 智慧交通新契機
以車為主的物聯網

【作者: 王岫晨】   2022年12月26日 星期一

瀏覽人次:【5537】

車聯網(Vehicle-to-everything)又稱為V2X,是指將汽車和其他車輛,或是周邊相關裝置所進行的通訊。車聯網也包括了其他種類的汽車通訊系統,例如V2I(車對基礎設施、車對道路系統)、V2N(車對網路)、V2V(車對車)、V2P(車對人)、V2D(車對裝置)等。


V2X車聯網技術

當所有車輛都具備車用通訊系統,就能夠和周圍的萬物互連。包括控制中心的伺服器、智慧交通的號誌設備、或是路上的其他車輛。這就是所謂的V2X車聯網,說穿了也就是以車輛為主的物聯網。V2X技術通常包含以下四個面向:


●V2V(Vehicle-to-Vehicle)車與車的聯接;


●V2I(Vehicle-to-Infrastructure)車與交通基礎建設的互動;


●V2P(Vehicle-to-Pedestrian)車與行人的溝通;


●V2N(Vehicle-to-Network)車與網路或雲端平台的聯繫。


許多專家們認為,新興技術可以大幅降低交通意外,以及隨之而來的事故死亡和家屬心碎。在今天,許多新車已經具備盲點檢測、車道偏離警告、車道保持技術和自動緊急煞車等功能。有了這些功能和自動駕駛輔助系統(ADAS),為未來的智慧交通帶來了新契機。


ADAS的下一波創新浪潮,預期將透過車對車(V2V)通訊和車聯網(V2X)通訊來實現。這是一種能讓車輛彼此聆聽和溝通的技術。V2X的運作需要仰賴下列技術組合:


●安裝在可與環境通訊的車輛感測器。


●車輛的無線連線,能使車子與其他車輛、周圍基礎設施、GPS地圖及行人進行互動。


●NAND和DRAM記憶體。因為NAND和DRAM記憶體能讓車輛就地進行儲存,並達成通知和運作這些系統所需即時資料移動。


美光科技指出,多樣化的汽車應用程式使用全面且合格的汽車記憶體解決方案組合。記憶體技術將能夠協助部署下一代ADAS解決方案,也就是V2X技術。在車聯網領域中,晶片組供應商將參與市占率的爭奪戰,因為這個產業很快會擁有數十億美元的年度營收,而更重要的是,發生交通事故的可能性將會大幅下降。



圖一 : ADAS的下一波創新浪潮,預期將透過車對車(V2V)通訊和車聯網(V2X)通訊來實現。(source:microsoft.com)
圖一 : ADAS的下一波創新浪潮,預期將透過車對車(V2V)通訊和車聯網(V2X)通訊來實現。(source:microsoft.com)

事實上,到了2024年,汽車產業團體預期車輛都必須具備V2X功能,才足以獲得完整的五星安全評等。美光嵌入式業務部門的V2X專家和汽車系統架構資深主管Robert Bielby表示,這項規劃將會保證大部分新車都擁有V2X功能。在此之前,已有汽車製造商計劃推出相關的V2X技術。當監管單位批准使用全自動車輛後,V2X將可能成為這些車種的技術基礎,並發揮很大的效用。同時,V2X幾乎肯定會推動 ADAS,這個技術將有效減少交通事故導致的傷亡人數、並舒緩堵塞問題、減短交通時間,甚至能降低車輛所排放的廢氣量。


V2X技術分類

在規格方面,V2X的主流規格是C-V2X。C-V2X是3GPP組織在2016年提出,同為蜂巢式的網路能夠因為這個標準,相容於5G通訊協定。C-V2X不論是在支援車速、反應時間、數據傳輸、傳輸距離等數據上的表現,都優於其他技術(例如DSRC),因此目前美國、中國、日本在未來自駕車的車聯網規劃上,都是以C-V2X標準為主。目前的V2X有以下幾種主要的技術:


DSCR技術

DSRC是車輛短程通訊技術(Dedicated Short-Range Communications),發展時程較早,是IEEE在802.11的無線區域網路標準下所製定的車用通訊標準,這標準即是IEEE 802.11p。DSRC所採用的標準是IEEE 802.11p和1609.x。因此DSRC和相應的下層標準也都被稱為是DSRC。例如由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所提出的車用無線接入(WAVE)通訊協定,就是目前最為完整的DSRC V2X標準之一,並已經進行了多次大規模測試與應用。從覆蓋的距離來看,DSRC是相對近距離的通訊技術,一般來說,其有效距離低於1公里。而其平均延遲也低於50ms,因此對於車用安全性的應用中,更具有實用價值。


C-V2X技術

基於LTE技術的V2X也稱為C-V2X,也就是Cellular V2X。會出現C-V2X技術,主要是由於基於Wi-Fi技術的DSRC特性存在著缺點,也就是難以進行高速移動。一旦移動速度加快,DSRC訊號就會開始衰減,而且可靠性差、延遲性也更大,這使得DSRC的性能穩定性差。另外,DSRC的有效運作距離不長,如果需要大範圍的覆蓋,就必須部署相當多的設備,從成本考量這將會非常不划算。也因此,更具優勢的C-V2X技術因此誕生。C-V2X目前主要有兩種模式,分別是集中式(LTE-V-Cell)和分散式(LTE-V-Direct)兩種。


集中式也稱為蜂巢式通訊或網路通訊模式,通常需要基地台作為控制中心,進行集中控制中心和數據資訊的轉發中心,透過網路營運商所提供的頻段,由基地台來完成集中式的調度、擁塞控制和干擾排除等,可支援大頻寬、大面積覆蓋率,並且可以明顯提高V2X的接入和組網效率,以及連續性與可靠性。至於分散式也稱為直接通訊模式,不需要基地台運行,可以獨立於網路之外,並實現車輛與周邊環境間的點對點通訊,滿足低延遲、高可靠度連結,讓行車更為安全。並且由於物聯網萬物互聯的概念,分散式V2X在未來也將會支援5G網路的兼容性。


由於LTE技術設計時並未充分考慮到車聯網的應用,因此對於車聯網與智慧交通的應用,LTE顯得非常不足。而在5G出現後,智能聯網車輛也開始成型,因此5G技術在設計上,也將聯網汽車的應用需求也一併考慮進去。基於5G技術的C-V2X也將會支援LTE-V2X及DSRC等技術,擁有更高的兼榮性,如此將可為聯網汽車提供更安全也更有效率的通訊能力。


基於5G技術的5G-V2X標準也稱為NR-V2X。基本上,由於DSRC和C-V2X技術各有特色與優點,前者是累積十幾年的研究基礎,具有可靠度與穩定性,後者則在覆蓋範圍、工作距離、連結數量、延遲性以及後續演進等方面更具優勢。而現在到了5G時代,以5G為基礎的NR-V2X兼容了前兩者技術的優勢,將可以為ADAS與自動駕駛等應用提供更強大的車用聯網能力。


(表一) V2X技術差異比較表

 

DSRC

C-V2X

發展

發展時間久,技術成熟

發展較晚,技術近年逐漸成熟

頻段

歐美日採用5.8~5.9頻段

4G、5G技術兼容

優點

技術標準更為成熟

歐美日已開始採用並有相關產品

現有的LTE與未來的NR技術優勢大

頻寬大、延遲低、覆蓋廣、同步性佳

缺點

與4G網路不相容

需大量部署地面基地台,成本高

標準起步晚,尚處於規劃階段

車用通訊市場經驗不夠

特色

車速支援低於200km/hr

延遲性低於100ms

數據傳輸量最低12Mbps

傳輸距離低於1Km

車速支援可達500km/hr

延遲性低於50ms

數據傳輸量最低500Mbps

傳輸距離大於1Km

採用晶片商

QualcommNXPRenesasSavari

QualcommIntelKeysightHuaweiLG InnotekQuectel

採用車廠

VWJLRToyotaGM

AudiBMWFordGeelyHondaLexusMercedes BenzDaimlerPSA


ITS智慧運輸系統


圖二 : V2X可讓駕駛提早得知路況,調整行駛路線,自駕車甚至能自動選擇換路。(source:BMW)
圖二 : V2X可讓駕駛提早得知路況,調整行駛路線,自駕車甚至能自動選擇換路。(source:BMW)

安立知指出,智慧運輸系統(ITS)是透過使用高階資料通訊技術將人、道路網和車輛整合在一起的系統配置,可望為智慧交通帶來各種效益,例如更安全的道路運輸和減少環境破壞等。ITS的關鍵要素就是車聯網(V2X),這不僅涵蓋了車輛對車輛和車輛對基礎設施,也包括車輛對行人和車輛對網路的通訊。


儘管最早的ITS是以窄頻通訊(DSRC)為基礎,但是相關規格已進入發展階段,並遵循3GPP所定義的標準,例如C-V2X和5G行動通訊方法等,這都需要進行技術測試和認證測試。由於支援的通訊技術以及對道路測試的需求日益增加,也可能使相關的測試工作量和成本都大幅增加。ITS的開發和評估,需要在進行實際設備道路測試之前就先進行實驗室測試,而實驗室測試則存在了一些限制。這些實驗室測試有助於發現並解決任何問題,以提高生產後的現場評估效率,並節省時間和金錢。


結語

由於車聯網等新興車載網路應用需要,對於延遲性、資料速率、可靠性和通訊距離必須滿足更為嚴格的品質要求。V2X車聯網技術將是車輛運輸的未來。透過道路上車輛的V2X技術,將大幅增強汽車安全功能,並舒緩交通的壅堵狀況。目前V2X應用正逐漸過渡到5G技術,V2X透過5G通訊的優勢,在汽車、行人和交通設備之間傳輸訊號,將可以讓讓駕駛更加安全、更加方便。


相關文章
智慧車輛發展脈絡現蹤 B5G加速車聯網應用落地
新一代汽車架構設計:挑戰還是機遇?
車用級Linux車聯資訊系統加速崛起
5G、毫米波雷達和UWB加速自駕車佈局
車聯網進化的驅動力
相關討論
  相關新聞
» AI驅動龐大資料生成 將迎來下一波雲端儲存需求挑戰
» MIT研發機器蜂 有望實現人工授粉
» AI 助力解碼基因:預測疾病風險的利器
» 世界經濟論壇聚焦微創神經介面技術 引領腦機互聯時代
» 貿澤與TE Connectivity和Microchip Technology合作出版重點介紹汽車分區架構的全新電子書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5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2048.18.222.98.91
地址:台北數位產業園區(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287-2號A棟204室
電話 (02)2585-5526 #0 轉接至總機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