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監控系統原是警察用來維繫治安的幫手,但在台灣卻非如此,常常發生了重大交通事故或犯罪案件,想要調閱路口監視器畫面尋找犯案證據,卻只看到一片糢楜影像,根本找不到能夠破案的蛛絲馬跡。
究竟是什麼原因讓台灣的道路監控系統形同虛設?一般咸認是因為系統品質的問題,台灣道路監控系統以類比架構為主,攝影機品質不佳,遇到夜間、下雨天等光源不夠清楚的時候,影像也就跟模糊不清,再加上系統整合不夠周全,調閱影像費時又費力,種種因素讓道路監控系統變成一個好看的花瓶,只是架著讓民眾心安而已。
也因此,政府在近年來積極撥款補助,協助各縣市警局汰換道路監控系統,不只要轉換成數位/IP架構,還要落實系統整合作業,讓道路監控系統能夠發揮實質效益。
傳統道路監控的系統架構由DVR/DVS與虛擬私有網路(Virtual Private Network;VPN)共同組成,也就是在各個路口放置一個內嵌DVR設備的機箱,負責存放監視攝影機的影像,派出所/警局人員則透過VPN連線至DVR設備瀏覽監視影像。
這種做法雖然具備降低網路頻寬負擔的好處,缺點卻是監控影像分散在各路口,缺乏一個完整資料庫彙總存放,無論是要管理、調閱或分析影像都不容易。
固緯電子安控事業處營業三部業務經理卓笠偉指出,新一代道路監控系統的架構轉變成NVR+VPN,也就是在派出所增設NVR設備,用NVR取代傳統的DVR或DVS,強調的是「分散儲存,集中管理」概念。在道路端使用的是IP攝影機,或是類比攝影機加上影像伺服器(Video Server),監控影像經由VPN網路回傳至派出所的NVR設備存放,分局與總局人員可依自身權限經由VPN網路調閱轄區內各派出所的監視影像。
之所以選擇在派出所在建置VPN設備的原因,乃是道路監控攝影機數量眾多,單一個縣市可能就有上萬支攝影機,這些攝影機如果同時開始傳輸影像,會對頻寬造成不小的負荷,所以才需要在派出所先設置NVR,將定量影像先行分散儲存與過濾,節省後端硬碟儲存空間。
為了確保監控系統能夠發揮作用,設在警局的中控室至少要有三個螢幕,第一個螢幕做為管理攝影機的用途,可以將各地架設的攝影機以樹狀方式排列出來,或結合電子地圖呈現在螢幕上,監控攝影機的運作狀況;第二個螢幕則用來進行影像管理,通常會將LCD螢幕切割成4個子畫面,進行影像的智慧分析或檢索;第三個螢幕則顯示即時的監控影像,可能以4*4或4*9分割的方式來呈現,如此一來,才能達到及早預警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