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想获得更佳的嵌入式产品功能,设计者想到的不二法门往往是采用更新一代的芯片制程技术,要不然,这样的硬件设计取向至少能提供更小的尺寸,或更低的成本,而维持一定的功能水平。这一向是电子产业长年来实现摩尔定律的一个走势,不过,当制程技术走向深次微米以下,而产品需求走向少量、多样且生命周期缩短时,一切仰赖硬件技术的潮流即将翻转,未来,将是软件当家的时代。
且来看看硬件设计上的瓶颈,目前光罩费已经高到有如天价,而高阶制程的复杂度也让验证难度大幅提升,不仅拉大了开发时程,而且提高了开发成本;更有甚者,设计案往往因一些小错误而需要重头来过,开发业主只得硬着头皮再烧一笔钱了。然而,有些设计瓶颈,例如处理器的高热量、泄露电流(leakage current)、讯号完整性(Signal Integrity)及电磁干扰(EMI)等,并非工程师的功力不足,而是高阶制程开发者心中共同的痛。因此,转向更具设计弹性的软件策略,变成非走不可的一条路。
FPGA的成功,正是可编程化(Programmable)需求强劲的一大明证。它让芯片设计者在芯片正式进入硬件制程前,能够反复的测试与修改,不但能将错误的成本降到最低,而且有效缩短了项目开发的时程。同样的例子也发生在DSP的身上,现在讯息处理设计者已愈来愈倾向于采用可编程DSP,甚至进一步将DSP与RISC处理器核心整合在一起,例如ADI的Blackfin芯片就采用了革新性的架构,让它能同时处理两种运算功能,而且还能节省耗电及缩小尺寸。
...
...
另一名雇主 |
限られたニュース |
文章閱讀限制 |
出版品優惠 |
一般訪客 |
10/ごとに 30 日間 |
5//ごとに 30 日間 |
付费下载 |
VIP会员 |
无限制 |
20/ごとに 30 日間 |
付费下载 |